“殿下,尹大冉访。”一婢女通传道。
卫明风放下手中的卷宗,自外室而去,见尹正早已站在厅中等候,看到从内室而出的卫明风行礼道:“二殿下。”
卫明风抬手示意其落座,道:“今日尹大人前来,可有消息相告?”
“回禀殿下,今日接到九原县令的信件,他在信中所述三年前九原当真有一李姓人家离开迁往京都,这户李姓人家是靠种粮为生,长居九原,发家后在京都置办了一处产业,这才一路迁来此处。而且从九原打听的消息称这户人家极为诚信,待人和善,并未有什么仇家。”
他自怀中拿出信件,交予卫明风,卫明风接过,浏览片刻道:“既如此,那便也不是寻仇,可若不是寻仇,那究竟是为何要将这户人残杀至此。尹大人,那尸体数目可能统计好?”
“殿下,已经大概拼好,除了有些部位被狗食外,已经有了大概的雏形,一共是十三人,女子八名,男子五名。”
“竟只有十三人?这其中可有幼子,可有老人?”
尹正道:“并无,这男子年龄大概在三十到三十五之间,而女子年纪在十五到二十之间。”
卫明风道:“这户与九原县令在信中所述却为不同,李姓人家离开时大概有二十五口人,而且其中不乏有幼童和老人,那这些人何处去了?”
尹正道:“想必殿下不知,这九原在五年前闹饥荒,死伤惨重,后来李氏一家或许便是因此才迁来京都的,后来陛下赈济灾民,如今形势这才好转,这李姓一家的孩童与老人或许因意外丧命也不一定,这九原这地远离京都,路上定是艰辛至极,或有匪患侵扰,或有疾病缠身丧命也都有可能。”
卫明风心下思忖,尹正所言不无道理,如今再翻九原卷宗当时的九原果真是磨难深重,九原现如今之所以成为穷乡僻壤之地也可以追溯到五年前。
五年前九原南山之上曾存在一伙匪徒,他们强抢民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且还与当年的九原县令相互勾结侵吞民脂民膏。
后来簇发生连年的饥荒,官家下拨的赈灾粮与赈灾款可也不见好转,九原百姓四处逃难,这才惊动了卫帝,卫帝派遣当时还是丞相的项若甫亲自前来监督,这才发现簇吏治早已腐败不堪。
可是项若甫乃一介文臣,剿匪之事他并不在行,在簇耽搁数月有余却一直找不到匪患的所居之处,众人皆是无计可施。而且官兵还屡遭侵扰,死伤甚多,甚至还有人在夜间行刺项若甫,九原之事陷入胶着之中,甚至连九原的消息都传不出来。
当时还正值少年的项墨言亲自向卫帝请缨,卫帝思其年少并未放心,但他立下生死状若未清剿,甘愿受死,卫帝见其气魄甚是触动,这才调了一队兵马命其前去。
项墨言到达九原之后,顺利与项若甫汇合,面对时常在夜间侵扰而白却不知所踪的匪徒,
项墨言乔装成普通村民,假意被匪徒所俘。
他被蒙着脸带到一村落之中,这才发现这伙匪徒生活在南山下的村庄之中,白他们便是普通村民,而到了晚上他们便伺机出动,劫掠百姓。
项墨言假意投敌,在路上做上标记,官兵这才找到簇剿灭匪徒,这是他第一次走进百姓的视线之中,自此以后他仕途一片大好,屡建奇功,成为卫国响当当的人物,只是,如今却令人有些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