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掰包谷了(1 / 1)不知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获的季节,老天也很配合。这不,早早地,太阳还未露脸儿就把它的热情酒向了大地。风也没有一点儿。弟兄三人,背着大小不一的背篼出门了。

今天的活儿很简单,就是把大石头上面和下面苹果林的包谷掰回家。任务不算太艰巨,权当农忙热身。

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地里。和人一样高的包谷杆上挂着不算大的包谷。只是包谷杆上的叶子已经有些干黄了,一不小心就会划伤手臂。也许是因为有点干枯的原因吧?对手臂的伤害也并不大,基本上碰着手臂就碎了,只会在皮肤上留下浅浅的划痕,并不会流血。

掰的动作也简单。左手捏扶着包谷杆,右手捏着包谷嘴儿,用力往下拉扯一下,包谷就下来了。随手“咚”的一声丢进背着的背篼里。

等掰有大半背篼时就倒在路边堆起,然后又去掰。掰得快满背篼时,就背到路边,轻轻的放下,扶稳背篼。然后兄弟们来把之前倒在地上的捡给我“插包包”。其实就是尽量多装包谷。

这里面说起来也是有点小技巧的。主要就是要尽量把背篼里的包谷装紧实点,尽量避免“空装”,这样背起来走路摇摇晃晃也不会松。在背包谷下山的过程中,身体和背篼是呈前倾状态的。一旦摇晃松了,就容易把包谷背倒出来。那样的话,就会停下来,再去捡转来,装好继续背,既费时,又费力,还可能划伤脖子。实在不划算。

装紧,插紧。一背篼装紧的包谷相当于两背篼没有装紧的。在力气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多背。能少跑一趟是一趟。

其实我也在想。

想为什么收成那么低,还要去耕种呢?想为什么别人的土地那么好、那么肥。而我们的土地那么不好、那么贫瘠?想为什么人家是土里刨食。而我们却是石头里刨土求食?明知道,付出了和别人一样多的劳动,甚至是比别人更多。付出的心血也更多。但收获却比别人少。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土地没有别人的肥沃?换句话说,为什么别人的土地比我们的好?

没有人能回答我。

后来,终于想明白了。也想通了。

因为没有选择。所以只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了。假如,连这块贫脊的土地都没有了。那又拿什么去播种“希望”,收获“未来”呢?有,还是总比没有好吧。

想明白了这些,对人生真的是很有裨益的。

人生,很多时候,不是你不懂选择,而且你根本没有选择。

在攒劲儿挥汗中,来来回回大干了三转。“大石头”就算攻克了。

接下来接算收“苹果林”了。

苹果林的包谷就要长得好些。不仅长得大又长,而且包谷粒还饱满。唯一不好就是包谷壳要厚实点儿,也没“大石头”上面的干。不过这也难不倒味。

为了省点儿力气,把包谷掰下来就得多一到“程序”。其实也算不上多,只是调整了一下顺序而已。好处上减少了体力的消耗。付出同样多的力气,能够背更多的包谷回去。要说“坏处”吧,就说把猪儿的“大棉被”放这苹果地里了。

把掰下来的包谷撕掉壳壳背回去......

一鼓作气,跑了五六趟,又把“苹果林”的包谷收了。

收回去,也不能闲着。得抓紧时间把“大石头”的包谷壳壳撕了。撕得只剩下“黄金粒白玉骨”。

边撕边随手丢在院坝里的水泥地上。借着太阳的力量,尽量把包谷问题解决好。说白了就是尽量把包谷棒子的水分晒掉一些。这样有利于保存。

撕下来的包谷空壳壳也得晒晒。尽量晒干点儿,防止堆放久了腐烂长霉坏掉。等到了冬天,这些干包谷壳壳就是猪儿们的“大棉被”了。嘿嘿嘿,用过了的“大棉被”还会变成庄稼的“营养大餐”。真正的无污染,生态循环。

农忙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