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远离大树(1 / 2)普如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苏老,您休息一下。”王东阳扶着刚从工作台上下来的苏南春。苏南春摘下眼镜,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说:“看来,这第二阶段的难度要比第一阶段高很多啊。对了,你给唐总说下,先别着急,我正带着他们攻关。”话语里带着一丝愧疚。

王东阳给他接了一杯水,说:“苏老,您放心做,我和唐总不是来催您的。科研攻关本身就是一件极难之事。我今天过来,是看你们需要什么支持?最近一直忙其他事儿,您这边我们支持的不够,您别怪我们就成。”

苏南春说:“现在科研团队的奋斗劲头非常高,团队倒是没事儿。就是预算可能不够。当然,我也知道,这是我们这次研究失败造成的。我应该负主要责任。”王东阳说:“苏老,您别自责。说实话,我和唐总看着你们夜以继日的做实验,都很感动。预算的事儿,您就不用操心了。您呀,先好好休息休息。等精神头养足了,再投入战斗。”

“谢谢!”苏南春用感激的目光望着王东阳,王东阳笑了笑,说:“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谢什么?倒是您,得多注意休息。”苏南春摆了摆手,说:“项目如期成功是大事,算了,不休息了。奥,对了,最近兰副市长的秘书来过一趟,他只是说顺道来看看。然后,到实验室转了一圈就走了。临走还留下了一张名片。我感觉可能有事儿。”

“没说什么话?”

“多余的话没说,不过我感觉,他的意思应该是让咱们主动联系他。”苏南春说道。

“这事儿还有谁知道?”

“他临走时把我叫到僻静处塞给我的。其他人不知道这件事。”苏南春回答道。王东阳问道:“名片呢?”“在抽屉里。”苏南春打开抽屉,拿出名片递给了王东阳。王东阳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郑晓仁,后边是一串电话,没有单位和地址。然后,他低声对苏南春说:“这件事儿不要告诉任何人。”苏南春会意的点了点头。

王东阳从实验室出来,在科研楼外的找到一个僻静处,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对方接过电话后,王东阳确认是兰副市长的秘书郑晓仁。郑晓仁关切的问了问科研项目,说市里非常重视,看需不需要什么政策上支持等一些官话套话。王东阳一一做了礼貌性的回应。通话结束时,郑晓仁又说,他在三尚会馆,如果王东阳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儿,来喝个茶。聊着这里,王东阳才明白了他的意图。他为了显示出接受邀约的真诚,二话没说就爽快的答应了。

三尚会馆一共分为三层,一二两层是三尚餐饮,主要经营杭帮菜,三层是一个茶馆,老板叫向辉。他是土生土长的商城人,平时声称以交友为乐,结交八方朋友。但他的本业是做房地产,因为应酬的缘故他开了这个会馆。这家会馆的取名也很有意思,三尚寓意尚德、尚仁、尚义。实际上,他私下里干的勾当和“三尚”的实际内涵丝毫挂不上边儿,这儿实际上就是各种商业信息的聚合地。来这里的人,都心照不宣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再加上楼下就是餐饮,倒是方便了那些商业信息的买卖人。

郑晓仁以政府人员为由,不方便下去迎接,把899的包间号发给了王东阳。王东阳到了三楼,环顾四周,“寒舍”、“农家乐”、“小桥人家”、“碧竹轩”。。。。。。古色古香,伴有丝丝柔柔的古筝乐,角角落落里充满了雅致。但王东阳对此并没有好感,他不禁唏嘘道,高雅的音乐装饰见不得人的勾当“寒舍”、“农家乐”到处一片奢靡和虚华。

王东阳走进899包间,郑晓仁立马热情的迎了上来。“王总,来这边做。”他用了一个“请”的手势。

待两人坐定后,郑晓仁客套的问起了起源科技的情况,王东阳做了大致的介绍。茶过三巡后,郑晓仁突然问:“你们云鼎资本就在咱们市?”

王东阳下意识的摇了摇头,说:“在京北市。”郑晓仁押了一口茶,又问:“咱们商城市条件多好啊,为什么没有把总部放在这儿啊。”

“主要是为了便于集中资源。”郑晓仁点了点头,说:“那倒也是,京北市毕竟是首都,是信息集中地。像你们这样的金融大鳄,在那个地方更容易施展拳脚。”话语里充满了酸意。

王东阳立马解释:“我们不是什么金融大鳄,就是一个民营企业而已。虽说总部在京北市,但我们最终还是决定把钱投在咱们市,这样做也算是我们对家乡建设的一份心意。”王东阳不想再和他绕圈子,又直截了当的问:“郑秘书,您找我来,是不是有什么指示?”

郑晓仁立马谦虚了笑了笑,说:“哪有什么指示啊,我又不是领导。。。。。。不过,我听说你们这个科研项目研究不怎么成功?”

王东阳如是说,“是啊,刚才我还在公司问原因,这个事儿有难度。”“你们可是产学结合的试点单位,这点儿要抓紧了。要不兰副市长那里,不好往上交待啊。”

“兰副市长有什么指示?”

“你看,你又认真了不是?咱们现在就是随便聊聊,别往其他地方想。”郑晓仁揶揄的笑了笑。

说是不忘其他地方想,实际说的就是其他地方的事儿。这就是说话的艺术,看似不是指某件事儿,实际上主题就是它。如果你主动说出来,对方还会极力否认,然后你要让他做到“三辞三让”,最后“勉为其难”的接受你的利益输出,然后你还得欠他一个人情。但内心里,两个人都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儿。王东阳知道坐在对面的这个人,想要什么,确切来说,是他背后的人想要什么。众所周知,药的研究成本虽高,但利润也很可观。这么一大块儿肥肉,谁看着不眼馋?

王东阳虽然明白对方的需求,但他不准备去接他的话茬。钱和权这两个东西不能离的太近,只要是违反法律所得,最终还得一一偿还。他希望自己永远是一个干净的商人,永远远离权商交易。他说:“我一般比较认真,主要是怕误解了朋友的好意。有些事情,就藏在人不经意的话语中,你要不当真吧,对方就认为你同意了。你如果当真的,那就得往下说。所以,我感觉还是认真点儿好。”

“也是,认真点儿好。”郑晓仁口是心非的附和道,接着,他又说:“后边你们有什么打算?”

“我们这边准备引入一些投资,主要是国内国际有名的资本机构,几方共同参与才能让未来的经营更透明。这是为企业长远发展着想。到时,还得请您来多指导指导。”这等于是直接推掉了郑晓仁的要求,谁都知道,投资的背后是资源介入,那些国内国外的资本机构在投资前都会做一个尽职调查,这个调查也自然包括企业的隐形投资。当然,如果被投资企业真有这方面的投入,他们是不可能投资的。毕竟一旦出了什么事儿,谁都谁都择不干净。这也算是投资的风险之一。郑晓仁自然也明白他的话外之意,于是起身说:“产学结合是咱们市一个比较重要的校企合作项目,你们得抓紧时间了。不过,你们如果真把国外的资本机构都引过来,那你们的企业可就不纯了。产学结合,可能有难度。”

“不纯?”王东阳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形容被多方投资的企业,按照他的歪论,是不是只有自然人独资才是最纯的,清纯像刚被积雪非礼过的麦苗?他心里感觉到好笑,在这个怪词频出的时代,倒是便宜了这些爱偷换概念的文化流氓。他温和的反驳道:“他们是参股,又不是控股。再说现在我们都在招商引资,怎么多一些外资来投资,企业就不纯了?”郑晓仁又玩起了辩证法,“这事儿啊,得一分为二的看。政府招商引资是不错,但招商引资并不能和产学结合完全划等号。如果有一家根苗正红的东国企业也来与你们竞争这个产学结合,你们是否还能保证不被拿掉?”

“百分之十的干股?”百分之十,是一般向“领导”意思的基础比例,王东阳做律师时,就曾接触不少这样的企业。对此比例,也多有耳闻。他说出这个比例,不过是在试探对方的胃口。

郑晓仁笑了笑,说:“我们是要考虑风险的,十五。”

“十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