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而立之年的唐之信,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意外的失窃事件竟差点儿让自己遭遇牢狱之灾。
那天清晨,唐之信刚到公司楼下,秘书苏芷就急匆匆地跑过来,气喘吁吁地告诉他公司被盗了。他快速走向办公室,发现办公室被翻的一团乱麻。
………………
可奇怪的是,并没有丢什么东西。
正在疑惑之时
他下意识地打开了深嵌在墙壁隐秘处的保险柜。这才发现保险柜被撬开了,保险柜里的《员工虚拟持股协议》不翼而飞了。
…………
这份协议是一年前,唐之信为留住各购物中心的店长和业务经理而签订的,目的是让员工和企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雨同舟。
签订的时候还委托了东阳律师事务的王东阳做了见证,也因此这份协议一式三份。除了唐之信和十个入股的店长和业务经理各持一份之外,王东阳也备案了一份。
据实而论,单单偷走保险柜里的这一份也没什么用。
…………
唐之信绞尽脑汁,也没想出窃贼为何单单偷了《员工虚拟持股协议》。
………………
难道是为了好奇?哈哈,谁会这么无聊,费这么大劲,就为看看协议?唐之信暗暗地发笑。
后来,转念一想,这份协议毕竟不是一般的协议,是关乎员工2000万现金入股的重要凭证,是集团绝密级的文件。就算暂时对集团造不成什么伤害,那也不能掉以轻心。退一万步讲,万一这个窃贼泄露给未施行股权激励的同行。他们一定会恼羞成怒发动“口水战”,自己估计又要承受这无端的指责和非议,被人指指点点。
保险起见,他让秘书苏芷报了警。
………………
十几分钟后,警察来了,到处转了转,做了一些现场侦查和简单的笔录。然后只说让唐之信等消息。
………
下午时分
唐之信经过一番权衡后,选择了没有办法的办法——召集入股员工补签股权协议。
结果,刚拿起电话,门口进来了两个身着黑灰色制服的警察。
案子这么快就有了结果,这让唐之信深深松了一口气。他连忙站起身让座,让秘书苏芷给两位警察倒水。
没想到,其中一个“铁塔”式的警察展示出面对罪犯时雷神般的威严,冷冰冰地问道:“你是唐之信?”
“我……是……”唐之信答道。
“有人举报你涉嫌非法集资,跟我们走一趟。”
“非法集资?”唐之信诧异道。
两位警察懒得给他废话,做了一个手势,“请把!!!”
唐之信无奈,只得配合他们上了警车。但此时他的内心没有惊慌,他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
到了公安局才发现,同时在场还有持股十个的店长,正要上前打招呼。警察便一把把他拽进了预审室.....
…………
唐之信心里暗暗地自嘲道,难怪自己这些天右眼皮子老跳,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看来说还是有道理!这飞来的横祸,里边一定有蹊跷。
没办法,事已至此,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被告人唐之信涉嫌非法集资议案开庭了……
公诉人和辩方律师王东阳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展开激辩。公诉人的起诉书称:接到匿名举报,被告人唐之信在两年前以承诺高回报的方式,吸入云鼎商超分店店长和业务经理30人(每个人的钱都是在亲戚朋友那凑起来的,总数超过160户。),共计2000万元资金。其次资金退还方式模糊不清。公诉人从“约定数额”“资金退还方式模糊不清”中应该认定为非法集资。
辩方律师王东阳解释说,我们接到此案后,立马和之前唐之信拿出自己备份存档的《云鼎商超员工虚拟持股协议》进行核查,协议并未承诺投资回报率。条款摘录如下:1.遵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完全自愿的原则签订本协议,经各股东同意,分红方式:遵循利益共享原则,每年净利润及减去60%发展备用金外,剩余部分用于分红。2.风险条款——商超盈利可能出现上下浮动,经营出现亏损或利润下滑时时,遵循风险共担的原则,本年可能出现不分红的情况。3.资金退还条款——虚拟持股人退出时,当年分红正常发放,并退还入股本金。王东阳依据协议这三条,请求法庭认定被告人唐之信不属于非法集资。协议上有唐之信、入股员工和公证人王东阳的亲笔签名。
这时,公诉人又拿出证据——《员工虚拟持股协议》,协议显示辩方律师王东阳所说的三条,纯属子虚无有。再次推论,唐之信证据有假,辩方律师涉嫌搜集伪证。
然后,公诉人又请云鼎商超的10名店长出庭作证,并确认公诉人所持有的这份《员工虚拟持股协议》上就是唐之信、王东阳的笔迹,10名店长也一致认定他们签的就是公诉人手中的协议。
当公诉人把证据递给唐之信时,唐之信仔细看了几遍,也没在笔迹上挑出什么毛病。
令人惊讶的是,什么人才能把自己和王东阳的笔迹模仿得这么相像,以至于可以以假乱真?10个主要持股的店长怎么会一致认定,这就是他们签订的协议呢?谁在匿名举报?谁偷走了保险柜里的协议?
一连串的疑问,如阴云般压得王东阳喘不过气来,内心感觉此案越来越蹊跷,便决心先采用缓兵之计,“我手上持有的这份协议确实是唐之信和入股员工签订的协议。文档原稿现在就在我的电脑上,可以查出协议的日期和拍照存档日期。公诉人手中的协议一定是伪造的,有人在做伪证。我请求立即休庭。”
公诉人刚要反驳,被法官谷瑞阳打住了。
法庭上出现两份不同的证据,而且证据的方向完全相反,相持不下。而这10名主要持股的店长却又众口一词,一致认定自己签的那份就是公诉人手中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