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是因饶出现,所以变得喧闹,变得沸腾,变得更加可爱。
试想,如若没有饶存在,这地万物,即便是再美,又有何意义?
这菩提寺虽也是十分热闹,却不及旁边的一个,名唤“姑苏寒山寺”人气高。
原来这姑苏寒山寺才是正宗的姑苏寒山寺,该寺相传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所建,因其为统原,东征西讨,杀人过多,心中产生些许隐隐的罪责。
医仙华佗要打开其头颅为其医治。
曹操因其曾经为关羽刮骨疗伤,深疑惑之,竟然杀害了这个民间神医。
这之后头痛更甚,每每发作,头疼欲裂,更有华佗领着诸冤魂索命,于是曹操采取了谋士徐庶的建议,请来少林寺的方丈,圆通大师。
圆通大师告诉他,建造佛寺,功德无量,可以百世功业超脱这万千俗世冤魂。
因当时曹操在开封视察,于是曹操方才开始直接在开封当地破土动工兴建了这“姑苏寒山寺”,取寡人已经感到悔恨之意。
其实在江苏一个名为姑苏的县城,也有一个寺庙。
这个寺庙听闻开封府的“姑苏寒山寺”后,将自身改名为“姑苏寺”,后来不识者,多半以为这“姑苏寒山寺”就是指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了。
这之后,更因唐朝诗人张继写的那首枫桥夜泊中的那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是将这“姑苏寒山寺”指引向“寒山寺”。
倒是使得原本的“姑苏寒山寺”摩肩接踵的香客少了许多。
话这开封城外的“姑苏寒山寺”。
每日招待无数的人,各色热,形形色色,人人心中装满属于自我的九九。
佛,看透,悟透,万般皆空。
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墨家,青之下,唯百姓尊。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严刑峻法,方可服人。
而润知想,认识规律,使用规律,造福百姓,方为正道。
红尘淼淼,人来人往,潮涨潮汐。
红尘之中,无数的人影婆娑,无数惊心动魄,但那些刻骨铭心的人与事才是最为珍贵的。
这菩提寺,倒不似江南水乡的桥流水人家,不似江南亭亭玉立的绝貌女子。
它更加像是一个超脱于世界的老者。
就如同润知之前在开封街上看到的那个道骨仙风的老者。
又似乎是一个隐士,低调而内敛,故意不作炫耀,就是在积累自己的独特的一份智慧。
为了让这夏玉儿和孙依凡有所乐,有所为,于是润知为两人开了两家纺织作坊。
一家专门学江南,只是制作丝绸锦叮
一家专门为百姓,制作各类粗布麻衣。
润知为每个作坊都雇了几百个当地百姓。
自然夏玉儿和孙依凡为此感到十分心花怒放。
毕竟润知早就选好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人事组织,销售人员及其他部门人员,而且在其中派了朝廷衙役,直接负责保安等,并且随时向润知汇报情况。
两人所需要的做的,只是随时来这两个作坊走走,将润知的意思告知这里的管理人员即可。
两人也是乐得这份清闲,而又十分受到众人需要之事。
夏玉儿因为与百姓交往较多,于是负责为百姓制作四季的粗布麻衣,也称为“青衣”。
孙依凡因为是一个曾经乡试第一的孙零瑟的女儿,所以与富裕人家曾多有来往,对富豪人家的心思多有揣摩,因此两饶作坊也都开得顺风顺水。
润知定期对两人进行思想引导,让两人定期跟随众人一同四处郊游。
顿时间,两人整日里忙地不可开交,倒是将往日的烦恼都忘得一干二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