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算不得麻烦。”
黄琬笑着摇了摇头,紧跟着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明日我们再见,我还要赶去处理政务。”
“告辞。”
董曌拱拱手把众人都送走,转过头看着剩下的郭嘉和清和子,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的开口说道:“终于结束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三个人缓步朝着外面走去,正准备起身上马车,旁边的一个男子忽然走过来拦下了董曌。
董曌惊讶的看着面前这个中年男子,开口问道:“不知阁下何事?”
“草民乃青州所来,听闻洛阳有此考试,便来了。”
这人显然有些紧张,断断续续的继续说道:“只是我写诗作赋算不得好,只有一手草书可观,想着若是如此必然不会入选。”
“一手草书?”
董曌轻轻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你可有信心与我回府,让我亲眼看看你的书法?”
“多谢太傅!”
此人说着便要跪倒在地。
董曌连忙的伸手搀扶着他,笑着继续说道:“不必多礼,与我同乘。”
说着,董曌便直接拉着他坐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地走动,郭嘉率先看着此人,开口问道:“不知阁下姓名?”
此人连忙的回答道:“张超,青州人氏。”
董曌轻轻的点了点头,继续的开口说道:“不必慌张,若是你的书法让人惊艳,我必然不会让你无功而返。”
张超再次的拱了拱手,行礼道:“多谢太傅!”
……
马车缓缓地回到了董府门口。
门口的牌匾上依旧是挂着“董府”二字,这是董曌让他们不用换了,整日就没有安生过,便一直保持了下来。
门口的侍卫看见董曌之后,拱手说道:“公子,方才赵校尉离府,说是要去中郎将府上,今日不回来了。”
“不回来了?”
董曌眉头轻挑,笑着转过头跟郭嘉说道:“我觉得差不多近日就要给子龙举行婚事了。”
郭嘉同样笑着摇了摇头,跟着说道:“若是如此,我可要把他灌醉。”
有说有笑,董曌一路带着张超和郭嘉清和子四个人走到了书房,笔墨纸砚尽数摆齐。
董曌站在桌案旁边,看着张超,沉声说道:“请。”
郭嘉和清和子就站在旁边,好奇的打量着张超。
张超也是深吸了一口气,拿起毛笔,沾墨,落笔。
蔡邕说过:“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一。
只见张超笔势令人,落笔如神助,沆瀣一气,一幅字便已经成型。
……
“章草窈窕如风,不见其踪,不闻其迹,而如松木者,为大家也。”
——《光复书礼乐志本董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