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郑主任满血复活。
再次站上手术台,心中却五味杂陈。
没想到局外人的短短几句话,瞬间让他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看来真的是老了,有时候经验丰富会更容易让思维固化,稍不留神就进了死胡同。
这次他改变了思路,完全放弃了原定的手术方案。
颅底的路走不通,那就从颅顶开始!
在助手的帮助下,在颞顶部原本锥孔的部位的做马蹄形切口,依次切开了皮肤、皮下、帽状腱膜。
颅骨钻孔,线锯锯开,取下骨瓣。
顾若军作为第一助手,眼疾手快地用吸引器吸掉了骨窗里涌出的淤血。
尽管他有十多年没再干过神外,却依旧宝刀未老,敏捷的操作更像是本能反应。
骨窗打开,暴露硬脑膜内层。
颅内压力瞬间得到释放,原本停止的出血再次如泉涌。
郑主任轻微拨弄了一下,一根迂曲怒张的小血管暴露在视野里,根据部位来推断应该是脑膜中动脉的分支。
因为是动脉,尽管分支细小,出血却异常迅猛,像个迷你的高压水枪。
趁着吸引器吸引的瞬间,郑主任果断将双极电凝点了上去,“滴滴”两声,血管便呈蚯蚓状蜷缩在一起,出血瞬间停止。
清晰显露出的硬脑膜上,有个细微的小裂口在随着大脑搏动一开一合,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就是那玩意儿给搞破的。
罪魁祸首应该就在附近!
由于那位主治医师的瞎胡搞,钢筋已与最初位置有了偏差,郑主任当即决定再扩大范围探查一下。
脑膜剪剪开硬膜,未见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也非常完整,大脑表面应该也无损伤,
用涤纶丝线缝合硬膜,再次彻底止血,视野变得更加清晰,郑主任沿着颅骨内壁继续探查。
突然,一个圆圆的黑点暴露出来。
除了钢筋,颅腔内哪还会有如此突兀的结构?
它紧紧贴着硬脑膜,甚至将其压出了一个切迹,但幸运的是,并没有进入脑实质里。
郑主任不禁想起了那位小医生的话:“倒刺,就在距离顶端0.6公分的位置,鸟嘴状朝向大脑一侧。”
对于这个说法,郑主任选择了相信,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判断。
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同行的建议可以听取,但也不能毫无分辨地照单全收。
作为一名在豆腐上雕花的艺术家,如果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分分钟将沦落为做豆腐脑的三流厨师。
骨窗不大,所能暴露的范围有限,视线根本无法达到那些拐弯抹角的位置,所以要找到倒刺的位置,只能凭触觉了。
郑主任将信将疑地将手探了进去,指腹沿着钢筋边缘轻柔地向深处滑动。
一点一点。
徐徐渐进。
灵巧而敏锐的手指没有放过任何一处位置。
轻轻将脑膜向旁边推移,手指便进入了钢筋与其之间的缝隙里。
许主任微微有些不安。
万一那个小医生只是信口胡说哪?
万一倒刺压根就不在这里,而是在更深一点的位置哪?
那接下来该怎么做?
继续深入是肯定不能够的,但钢筋还未取出,也不能就此关闭颅腔啊!
与此同时,示教室里的观摩人员也都屏住了呼吸。
三十来号人像观看拆弹专家现场拆除高爆炸弹一样紧张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