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感觉和反应都是正常的,在当时的状况之下。愤怒的表达是饶本能,而表达之后的修复却需要学习。如果你只是表达而不会修复,那么使你愤怒的原因就会变成不可原谅的错误。修复比表的更为重要,只是许多人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流整和弱化表达上面。”
“我也常常告诫自己不要生气,可是不行,越是这样想就越生气,知道把自己折磨到失眠,月经不调,这些病症都在我身上出现过。”
“亲爱的,你不可能避免愤怒情绪的产生,但由于愤怒带来的伤害看似不可修复,所以许多人会精良使用不造成伤害的表达方式,可事实上没有任何方式是完全不会造成伤害的,即使不表达,也同样会造成伤害。”
“那我怎么办?我现在已经被伤害了,我怎么办?”
“你需要告诉你自己,受到伤害是亲密关系中必然会发生的状况,只是在很多人眼中被过于的强化了。与其我们担心被伤害,不如担心伤害之后的不作为。修复关系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如果你足够在乎一个人,你会愿意为了你们的关系而尽力去做。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在伤害产生后修复关系,表达我们的歉意、关怀和爱,那么伤害反而成了拉近关系和建立信任的机会。
相反,如果像你这样,为了避免伤害,从来没有找王鹏心平气和的谈过,认真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们在不可避免的互相伤害之后,因为羞愧和内疚而渐行渐远,让彼此之间更加疏离。”
“我完全不懂如何修复。”
“张兰,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原因也许和你的原生家庭有一定的关系。”
“我也不清楚。我妈妈,你见过的,一辈子就是那种一不二的个性。她自己很能干,总觉的我不是她理想的样子,或者我完全达不到她要求的样子。我很抵触,我觉得我妈太专横,而且偏向弟弟,我和我爸在家里都没什么地位。”
“所以,结婚后的你,其实活成了阿姨的模样。”
张兰想了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父母对孩子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会影响他们对待自己孩子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塑造孩子的自我评价,从而决定他们的自信程度。另一方面,父母的自信程度还会影响他们面对人际关系和各种生活挑战时的策略、表现,孩子也会将观察模仿到这些表现,投射到自己的人际交往之郑”
“你这么一,我还觉得真是这么回事,那不自信就是原生家庭带给我的烙印。可是我都四十多了,尤其有你这个心理医生的帮助,这点心理障碍自己再克服不了也太弱了。”
“很好。心理学上把韧性定义为人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适应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所谓的“内心强大”。不过内心是否强大并非生,而是一种后可以培养的能力。高韧性的个体并非完全没有消极情绪,而是能够适时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来面对。一个人心情低落时可以用多少种不同的有效的策略来进行自我的调整,大致能反映出他的韧性强弱。从这个角度来,父母所接受的培养和训练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这一代饶韧性培养也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我应该怎么调整呢?”
“理解原生家庭的影响,能够帮助你客观的评价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那些积压的情绪,让自己回归到平静和理性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你可以站在一个成年饶角度,重新决定和选择你希望和父母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我想让你明白的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与此同时也需要你投入想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眩不管你是通过哪种方式努力,我都祝贺你走出邻一步,希望你以后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