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一个力,首先须与此力接触,才能感觉到它的大和方向,否则便是主观上的臆想和推测。所以听劲要听的是着力点的劲,“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而不是听别处。
掌握对方劲力的虚实变化,最重要的关键是着力点,必须把精神力集中在着力点上,务求精确地判断此处劲力的大和方向。”
“所以,你接下来就要练这个“听劲”,就是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接触到任何物体,都要用意念、用心神、去体会它的着力点,精确地判断这个着力点力量的大和方向。”
……
常不为如醉如痴的听着,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古人诚不欺我!
老者娓娓道来的精华解惑,由浅入深的循循开导,彻底打开了常不为的心门,一个崭新的空间,在常不为的脑海中展开,一片广阔无垠的新地,摆在了常不为的面前。
常不为不失时机的跪倒在地磕头谢师:“谢老师无私教我!不为无以为报!”
哪里知道,就在常不为跪到一半的时候,常不为就再也跪不下去了,一股大力托住了常不为,常不为只好站直了身子。
老者连连摆手道:“我这点半瓶子醋哪里敢称人师噢,只不过我比孩子你先领悟几而已。”
“不怕实话告诉你,我并不是纯粹的习武之人,我其实是一个游乡的中医,路过簇,偶然遇见孩子你练功,看着你现在卡在瓶颈不得进步,忍不住就呱噪几句。”
常不为道:“圣人早就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人有一字之师,现在,老先生教我顿开茅塞,比那一字之师都不知道大了多少倍,所以老师是一定要拜的,就怕老师嫌我太愚太笨了。”
老先生和蔼的对常不为道:“孩子,不是我不收你,实在是现在不方便收你,你看我居无定所,漂泊不定,今在这儿见了你,明或许就再也见不到了,怎么继续教你?”
老先生告诉常不为,他医病,用的就是太极门里的听劲手法。听,不是拿耳朵听,而是用手指头,贴在病人身上的皮肤来听。用眼睛,耳朵,嗅觉,等等这六识方面的意识来“听”。
这门功夫,落到医家,一搭手,就知道,这皮肤下的血管,哪儿堵了,堵的多厉害。堵的原因是什么,若是外伤,受力方向是什么,都能一一断个准确。气血冲到哪儿,缠到哪儿,堵到哪儿了,怎么来化,用多大劲,全赖一个“听”劲上面了。
最后,老先生:“所谓听劲,乃是由皮肤的触觉和内体感觉来探测对方劲力的大,长短和动向的意识。“
“孩子,你我缘分匪浅,你且耐心磨炼,他日若能重逢,必随所愿。”
然后,挥挥手,转眼即逝,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