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能获得妖魔的特殊能力,可众所周知的就是,妖魔本身的身体素质要强于人类一大截,如果陆凝以现在的状态去跟妖魔搏斗,那肯定到不了斩杀妖将的水准,加上这枚符咒说不定就差不多了。
总体而言,相比于这一段遭遇的风险来说,奖励不算丰富。不过从判定也可以看得出来,荥阴城经历的一切在集散地都算是“支线”,不过在那个情况下,除了去荥阴城这个事件核心以外,又有什么地方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衣锦还乡”这个任务的要求呢?
不过陆凝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她去南疆的所有遭遇,在这一次的评判中似乎都没有计算在内。
别的姑且不说,天外天和三仙岛的问题这种事,理应也算是不小的发现,就算她没有继续跟下去,集散地也不至于提都不提。所以要么就是事情还没完全爆发,要么就是她已经错过了重要的时间节点。
无从判断,那就先不要过度考虑这方面的事情。未来的战场放在塞北的话,却把时间拖了这么久,说明立夏的时候估计有什么大事要发生,毕竟中间隔着一整个春季,中间恐怕又是一阵动荡。
族会在怪异的气氛中结束了,所谓怪异就是虽然大家在开会,但总有人偷偷摸摸往这边瞅一眼,似乎是要看两人的反应。而从头到尾两人都没有特别关注他们的决定。
在族会结束之后,就是一套祭祖的标准流程。不过这一套只需要十二主位的人主持,陆凝跟着陆清栩混了一下,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陆清栩挑了个谁都没注意这边的时间,带着陆凝快速离开了旧院。
“父亲,族人倒也算是识趣,你为何不愿与他们交往?”陆凝在路上问道。
“他们识趣,是因为他们多少都因为族规,上过学,也懂人情世故。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与他们交谈是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这些身上担着一家一族重担的人,一言一行都要仔细考虑,他们被规矩框住了。”
陆清栩摸了摸胡子,语气不无抱怨。很显然,之前他也没少被族人骚扰过。
“好吧,父亲。番州路途遥远,过了节您就得赴任了,还需要准备好出行的物什,此外,这次您也得再带几个新人去那边了,此前家里都没几个仆人。”
“俊叔帮忙培养了几个,去了番州,还要从当地选几名合适的人。番州偏西,须在当地普及教化,我记得那里考科举的士子不多,当地也没有豪门世家,最多是普通富户而已。最麻烦的可能也就是一些番人了。”
“您还真是很快就进入状态了啊……”
“这些年的京官我也不是白当的。”陆清栩笑了,“不过京官处处受气,还不如去当个知州,这一州之地就没有比我大的了,多好。这官是你给我讨的,还是……”
“袁相给您挑的。”陆凝也笑着回答,“他说,您这人脾气太硬,放不下身段,只有别人将就您,没有您去将就别人的。但只要让你放手去干就能把事情办好,所以给了您个知州来当。不过他有生之年,您是别想调回京城了。”
说完,她又想起袁相那病,也叹了口气,这句话恐怕也只是这个老人开了个玩笑而已。
“……丞相之恩,不敢忘。”
“对了父亲,我还有些事情,刚才族会上不方便讲,我想问问您的看法。”
她自然不会把荥阴的整体事件在会上就全跟陆清栩说,不过还是得让他帮自己分析一下。
两人都是骑马而来,回去的路上便策马狂奔,甚至跑了一段夜路,才返回到怀零之外那栋房子那里。
“江南的纷争,到了这个时候,似乎都已经安静下来了。阿凝,我不认为那些灾难会这么容易就结束,明年恐怕更是一个多事的年头。”
“我知道,我打算……尽我所能,父亲。”陆凝思考了一下措辞,“如果我准备去塞北的话,您有什么建议?”
陆清栩的神色忽然沉了下来。
“如果你真的问我的建议,我当然是不希望你上战场。”陆清栩语气认真,“我宁愿你去浪迹江湖,或者按照自己的喜好行过名山大川,我知道那样你可以自保,但到了战场上,你和那些士兵也没有差别。”
“回家之后,我会告诉您我经历的一切。父亲,乱世恐怕就要来了,我们如果不主动迎上,或许洪流袭来之时,一切都晚了。”
“……好。”
陆凝看得出来,陆清栩是完全不希望陆凝上战场的,但他也不会真的约束陆凝,只是保持自己的意见而已。
回到家里,俊叔对于陆凝的归来当然是特别惊喜的,而听说陆清栩领了知州之职,更是喜上加喜。
不过此时二老已经早早睡下了,陆清栩只是让石俊准备了一些简单的饭菜,两人钻进书屋里面,一边吃饭一边就把荥阴的事情聊了起来。
陆清栩没有打断陆凝,而是听着她将荥阴的事情娓娓道来。他越是听着,神态越发凝重,等到陆凝一直讲到在万妖山见过人王、九黎,而后去往京城见过袁相的事情后,他甚至把筷子放下了。
“荥阴之事居然如此之乱……阿凝,你能活着回来也算万幸。可陛下……唉,陛下啊。”
陆清栩虽然是被撤了官职,不过他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被撤,董载也不可能一力保他。而他当官这些年,对于董载的评价也是还算可以的,他确实称不上是一个明君,但已经努力做好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东西了。幼帝继位,又是江山风雨飘摇之际,还能给大魏续命这么久,他已经是个颇有能为的皇帝了。
“荥阴的一些收尾工作暂且不提,现在最重要的是朝中的情况。国不可一日无君,新君自然要速立,但袁相恐怕无力主持大局了,而另外两位丞相就算从荥阴赶回,也不可能是在这几日之内。”
“如今是先帝选董湉,而群臣倾向于董昭。”陆清栩说道,“太子并无大错,不过毕竟年幼,此时甚至尚未开府。如今扶太子上位者,或有以礼为重的人,但绝对不少想要借机掌权的人。此刻政事堂内无人,秦太师不在,正是争夺朝堂位置的好时期,若是董湉来,恐怕上位就要先有十几颗脑袋落地。”
“董湉为人……如何?”
“性格暴烈,但也称得上急公好义。我想他从未想过董载会选他来当下一任皇帝,但考虑当下时局,我不得不说……或许董湉真的是能再稳一下如今大魏江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