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断更的黑猫警长(1 / 2)大茶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一鸣落笔写下喵喵小店四个字,然后轻轻抓了抓脸。

猫咪是主角,反派可以是老鼠,人类是居民,猫咪们卖什么呢?

卖萌?

多钱一斤?

拿老鼠换,…...怎么定价呢?

李一鸣拿笔头顶着脸,一副努力思考的模样,......

现在老鼠尾巴一根是多少钱来着?好像是一毛还是两毛来着。

李一鸣自己是没买过的,他都是自己抓的。

学校让小朋友们除四害,大家先是要交一根老鼠尾巴,后来涨到五根...听说有的小朋友去供销社买,有的把一根切成两断再搓搓细,还有的拿萝卜须来替,被目光如炬的老师认出来后写检查......这些是不是都可以当成故事的素材呢?

不对劲!

猫不自己捉老鼠,反而让人去抓,这妥妥的资本家作风地主的派头,以现在的国情大家会不会接受不能啊?

李一鸣皱着眉头琢磨着受众的接受度,这不都是跟书里学的,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作品要考虑市场。

现在大家会喜欢的是警匪剧破案片,《黑猫警长》已经在去年上电视了,李一鸣也看过,很是喜欢。

不过他家没电视,是去别人家里看的,整个街道就居委主任家里摆着一台黑白小电视,整条街的人晚饭时都会来看,看到电视上没有节目为止。

每一集最后,黑猫警长总是利落地拨枪四射,于是屏幕上就会出现“请看下集”。

回想到小朋友们那一片唉声中带着的期望,现在李一鸣就感觉到了那四个字饱含的浓浓恶意,因为他知道这部片子过两年放完第五集之后,再过三十年都没人能等得到第六集。

然后《葫芦兄弟》来了,孩子们开始跟着电视欢唱“一根藤上七个娃,风吹雨打都不怕”。

相对于猫抓老鼠,一个老头种出七个男娃的故事莫名暗合了中国老百姓对多子多福开枝散叶幸福生活的向往,七个娃娃全是男的还各有各的本事。

也不知道后来那个著名的猫论提出来之后,为什么没有促成黑猫警长继续拍下去。

然后,更多更好看的国外动画片进来了,搞笑的迪斯尼动画,热血的曰本动画,甚至《鼹鼠的故事》、《巴巴爸爸》这样的温情动画,都盖过了国产动画的风头。

这个年代的孩子长大后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回顾少年时的欢乐中的缺憾时总会想起那个永不更新的《黑猫警长》。

李一鸣甚至从某本书里看到,三十年后大家开始怀旧,有很多人追问“为什么黑猫警长只有五集”。

这个问题拨动了无数人的情怀,媒体也顺势跟进,来个查案式的报道。

拍摄这部动画片的导演戴铁郎没有接受采访,相关的知情人各持一词,有说是因为版权的,有说是因为人事的,有说是因为导演本人做得不开心就不想继续了……

或许是因为当时没人上门催更?

那些小说里夹杂着很多奇怪的话,作者希望大家投票打赏多订阅,读者会因为作者没及时更新就寄刀片,甚至上门同吃同住,还有把作者关到小黑屋里头,不写完不给吃饭......如果作者不写了,就会被痛打到死然后用液氮泡两天再放到油锅里炸成油条......最后所有追更的人一起把它吃掉!

李一鸣长长叹了口气,后面那些应该是开玩笑的。

网络时代的联系真是方便啊!

可现在是八五年,出个门都不容易,有钱买邮票的小朋友最多就是写信,还不知道会寄到谁的手里。

给导演寄刀片?

刀片也不便宜呢!

刀片虽然是小东西,但好的也不便宜,因为现在中国的工业技术能力现在离着国际先进水平中间还差着一万套机床。

不知道三十年后读者寄的是什么样的刀片,但听说刀片要做好并不简单,材料配方,冶金技术,生产线,小小刀片里头也是有大学问的,只不过少有作者会把书写得这么干硬,他们更喜欢写日常剧情。

少,但不是没有,李一鸣得慢慢找,总会有的。

实在没有,那就赚了钱之后去找人来研究。

那些故事里的现实人物并不算少,但主要都是些商业奇才和明星,也许技术人才太低调作者都查不到资料。

可李一鸣觉得这类对自己计划最有用的人,偏偏在书里写得太少了。

大多数的重生都市小说,主角都是到处去占便宜,靠着眼光赚钱,至于钱赚了之后或是自己享受,或是带着别人一起享受,享受方面的描写很多,李一鸣也不知道那些对不对,只知道自己想要的实现过程资料太模糊了。

到了九十年代,邓爷爷的猫论提出之后,大家都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李一鸣就已经提前感觉到“摸着石头”的滋味,这几百本百万字量级的网文里头可全是水。

这成分太复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