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的大军在楚韩边境上驻扎,似乎在犹豫朝哪一边动手。
蒙骜的大军也在韩魏边境驻扎,一样没有动作。
可就是这样的部署,已经把楚、韩、魏吓坏了,你丫提着血淋淋的大刀,瞪着眼在别人脸上瞅来瞅去,其威慑力简直爆表了。
这个就叫做‘择人而噬’,引而不发,比挥刀更有效果。
三家已经纷纷派出使者去了秦国,更是带去了美貌的公主以求和亲修好。
吕不韦在三川郡也得意非常,礼贤下士,广聚门客,以著《吕氏春秋》。
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已卒),齐国有孟尝君(已卒)。吕不韦学这四君子,并非是要和四君子争个上下出来。而是要为秦国一统天下后,寻个治国之道。
四君子门客多是猛士,虽为诸子门徒,却各个以‘侠’自居,以‘武’犯禁。行的也是阴暗见不得光明之事。
吕不韦不一样,他则是注重文人学士,采集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汇聚出一套治国之道法出来。
他的做法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不仅在秦国,其他六国也都在探寻中。
‘秦法’苛刻,残暴。不可效仿,不能效仿,那就弄出一套因地制宜,附和各自国情的‘道法’、‘术法’出来。
但诸子百家的学说,寻其根源,皆出‘黄老之道’,以老子的‘道’为基础的发展起来的。黄老之道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华夏文明的基础,是宗源。
吕氏春秋的基础也是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弃其短,而成一家之言。
天下有才华之人都投奔吕不韦去了,原因很简单,这个家伙有钱。即便是不能做官,也能弄点钱花。
很可惜,不管是吕不韦还是吕云,都只不过是一商人而已,他的《吕氏春秋》最终也只能是一个大杂烩的四不像,成不了一家之言。
龙阳君问:“岱王对诸子百家的学说有什么看法吗?”
范简自然有看法,毕竟是穿越者,见证了华夏之后两千年的进步和发展。
“一家之言不过是沽名钓誉而已,事物是变化的,就像流水,自然之水皆弯弯曲曲,笔直的只能是‘渠’。
所以,我个人认为道家才是真正的天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人之道。其核心乃一个‘易’字,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
道如水。
其余诸家则流于声名,妄图以固定不变之说而治世,不过是一水渠而已。”
“即便是一条渠,也比没有强。这世人多为凡夫愚人,还是要依圣贤之言,做为行事、做人的准则的。”
龙阳君笑道:“岱王可有自己的言论?”
“有。”
范简呲牙咧嘴,笑道:“我崇尚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之道。什么狗屁的儒家、法家、名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全是扯淡,全是虚伪。人与人发生争执,不要动嘴,直接上去比爪牙,看看谁更锋利,就听谁的。”
“呀!你这不是禽兽之道吗?”
墨芷翻着白眼,很是以范简为耻,“以后别说你是我娘的弟子。”
范简道:“我脑袋被门夹了,以前的事早就不记得了,就算是想提,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提。”
“岱王此言谬矣,爪牙之所以锋利是练出来的,修炼的方法不同,成效也不同,这才分出了强弱。”
龙阳君道:“百家之言,便是使人更加强大,锋利爪牙的方法,道路。
而你,只是说出了结果。”
“呃!是这样吗?”
范简尴尬了,脸红红的说道:“那我还是支持吕不韦吧!法治民,术治臣,势治军,教治心。”
龙阳君正了脸色,请教道:“愿闻其详。”
范简说道:“很简单,国家制定律法约束民众,君王以权术挟制大臣,因势利导建设军队,以蛊惑之言约束人心。”
“何为因势利导建设军队?”
“就是一支能千变万化的军队,这个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
范简说道:“打仗,重在一个灵活多变,不能僵化。就比如这一次秦兵东出荥阳,假如蒙骜和王翦直接攻击楚国,或者韩国、魏国,那么势必必会引起东六国的联合抵抗。
但我就是让他们两个提着刀不动手,这不吓得三国携重礼去贿赂秦国了吗?
而他们送的金钱礼物,很快就会被我要求,全部给蒙骜王翦送来,充做军饷。
然后清点礼物,看哪一家给的少就对哪家发出警告和恫吓,令其再送更重的礼过来。
假如他不追加礼物,就夺其发动征伐。
这样一来,另外送礼更多的便会作壁上观,以求心理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