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莞皱着眉头对李氏说。
“你这还是第一次做多人的吃食,游园会前一日让你姐和哥先做着酒楼的,我和你先去准备一些,炸丸子、和面团什么的,娘亲也帮工过好多次九大碗的。”
李氏看玉莞又些烦恼,主动揽下准备工作。
“嗯,娘亲最好了。”
玉莞笑嘻嘻的向李氏撒娇,接着和众人说起要做的菜式。
按照玉莞的预想,糕点她定了糯米糍、绿豆糕、白糖糕、荷花酥、莲子爽糕、香蕉发糕,小吃为蛋饭寿司、花瓣寿司等不同口味的寿司,饮品是现在福满楼的招牌柠檬茶,这些都是放置在荷园碧荷长廊中让人边游玩边食用的。
而宴席上她需要做的不仅是福满楼现在贵宾菜单中的烧腊、荷塘月色、蒸格格、蜜包,还打算把甜蜜双飞和蜜糖鸡块合并,加上风吹排骨和奶酪、米饭、配菜组成新菜组合——珠联璧合。这也是带着七夕美好的寓意。
另外她还打算在这次游园会上推出凉糕,这种成本低,但现在还没人做出的小吃食,是她赚钱的规划之一。
这次游园会,郡守夫人准备了两百张请帖,再加上邀请的其他贵宾,大概有三十桌的样子,游园会前一日,玉莞就和李氏一起开始准备了,三十桌的备菜加上席前碧荷长廊十桌糕点,工作量很大,还好晨蕊听说了玉莞忙不过来,送来了莲蓉和蕪荏帮忙。
烧腊和凉糕是可以在酒楼做好送去的,于是游园会前一大早,玉莞一家人就在荷园的厨房忙活,烧腊的底汤是他们从家里调制好带来的,把猪下水、鸡腿、猪脸肉都放下去煮就行,玉莞主要教李氏和玉岚做凉糕。
凉糕在现代的蜀地,是很受欢迎的夏日甜品,做法简单,关键之处在于放石灰水的比例、井水的可口程度,还有就是熬制的火候,有点豆花经验的李氏和玉岚操作起来肯定更容易掌握要诀,实际上玉莞亲自也只做过一次,石灰水放多了,苦且老。
做凉糕的米是粘米和糯米混合的,这样出来的凉糕比较糯,泡到米粒可以捏碎的时候就可以磨了,玉莞在里面分别加入了艾叶粉和蔷薇花瓣汁,这样出来的米浆是嫩绿色的和粉红色,带有艾叶的清香,另一部分又有蔷薇的味道。
接下来就要让三人分别点,这石灰是玉莞在药铺买的,虽然便宜,但不知道是不是和现代的分量,按照米浆的量,三人分别按照自己的想法点了凉糕,第一次下来,李氏点的稍嫩了些,不是很Q弹,但能吃,吃起来像豆腐脑那样。而玉岚则熬糊了,点老了些,有微微的涩口,但也能吃,只有玉莞一如既往的点老了、吃起来苦又硬,还糊锅了。
玉莞记录下每人用的剂量和火候,三人继续试验,倒是仲礼和叔娃,也不怕苦,就着白糖吃的开心。李氏的领悟力和厨艺方面的天赋还是很高的,如此几次,首先掌握了里面的诀窍,在她的指点下,玉岚和玉莞都能点出滑嫩Q弹的凉糕了。
玉莞之前就找了木匠做模具,这个模具她做了五个,花了她十两银子,一个镂荷叶托荷花的样子,荷叶和荷花中间隔开,外面是圆形,不得不说这古代的手艺人的工艺确实不错,玉莞把绿色的米浆和粉色米浆分别灌入模具冷却,之后再脱模放到凉开水里小心泡着。足足做了一天,才做了三十桌所需的凉糕。为了搭配颜色,玉莞放弃了最合适的红糖,改用白糖、饴糖和蜂蜜一起调制的糖浆。
叔娃心细,玉莞让他守着凉糕的装模和脱模、泡水,临近中午时候,让仲礼和玉岚回酒楼做贵宾包厢的菜,自己和李氏继续做起绿豆糕。
她们要做的绿豆糕是传统的绿豆糕,不像现代街上卖的那种盒装带面粉味的绿豆糕,绿豆糕实际上就是炒制加了油的绿豆面团。炒的时候要控制好水份,否则成品容易出水或裂开。
把绿豆糕的模具也丢给叔娃负责后,玉莞和李氏又马不停蹄的准备起荷花酥,荷花酥是苏杭府传过来的一种有名的糕点,形似荷花,酥层清晰,苏杭府讲究细致生活,这荷花酥要做的层层分明,观之形美动人,食之酥松香甜,玉莞虽有上世的记忆,知晓如何做,但还是要李氏实际操作才行,做了好几次酥皮才做出像样的坯子,今日她们不用炸制,怕放久了掉酥皮,只是做好了花面坯,明日下锅油炸放凉便可。
等到玉岚和仲礼忙完酒楼的事后过来,母女俩才堪堪做完足够的面坯,用个大盆装着水,面坯用沾水的纱布盖好,用盘子盛着放进盆里,再用木制的盖子盖住封严实。最后再把烧腊的锅子放到空灶冷却,几人才梳洗上床,玉莞几乎是沾着枕头就睡,累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