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赵构似乎不以为意,半开玩笑着说道:“赵相你还没瞧仔细嘞,这桌子还是寺院里弄来了,你看这里还有寺院的题识。”
“这个孙祐太不像话了。”
“赵相,不妨事。”赵构大度地摆了摆手,说道:“国事困难,民生多艰,朕吃穿用度简陋些又何妨。只要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只要能迎还二圣,再安九庙,这帝王之尊自然就在,无需在意这些小事。”
“陛下规模宏远如此,天下幸甚啊。”赵鼎由衷地感叹道:“唉,建炎之初陛下初登大宝,要不是黄潜善汪伯彦之流擅杀专权,国事也不致至此。”
“唉,”赵构也悠悠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朕初即位,昧于治体,所用非人,至今痛恨。初听信黄潜善之言,置陈东、欧阳澈置二人于极典,朕悔之晚矣。”
赵构对这件事一直是耿耿于怀的,重点不在于冤杀了两个好人,而是擅杀上书言事人背离了祖训,成了他抹不去的政治污点。
“赠官推恩(上一次赵构到平江时就给陈东和欧阳澈平反),但这并不足以表示朕悔过之意。死者不可复生,朕追痛无已。朕想好了,明日就下中旨,追赠陈东、欧阳澈朝奉郎、秘阁修撰,更与恩泽二资,赐官田十顷。追咎汪伯彦落观文殿学士,黄潜善更不追复。”
“陛下圣明!”
“官家,胡大人回来了。”
“快宣!”
知枢密院胡松年去镇江祭奠并巡视诸将后连夜赶回了平江。
“胡爱卿,此番辛苦了。”
“陛下,有好消息。”
“快说!”现在赵构最喜欢听到的就是这句话了。
“淮西安抚使仇悆遣兵击金人于寿春府,败之,复霍邱、安丰县。”
“好!现在江上的形势如何?”
“陛下,臣到镇江、建康,见韩世忠、刘光世军中将士个个奋勇砥励,争欲吞噬敌人,有此雄军必能屏护王室,建立奇勋。”
这个胡松年也是玩虚的,刘光世还什么雄军。
赵构叹道:“数年以来,庙堂玩习虚文而不明实效,侍从、台谏只知道搜剔细枝末节而不知大体,所以不能肃清祸患,救济艰难。要不是朕夙夜留心整治军旅,储备军器械,要不然今日敌骑侵掠,拿什么来抵御啊。”
赵鼎和胡松年肃立道:“臣等躬闻圣训,自当尽心尽力,不负陛下责实之意!”
“两位爱卿是朕知肱骨,当勉力之。”赵构欣慰地点了点头,“张浚日前来了札子,请遣岳飞渡江入淮西,以牵制金兵之在淮东者,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张少保此议可行,岳飞去淮西可补兵马不足之患,又可捍御长江天险和浙西门户。”
“嗯,朕也是这个想法,值此国事多艰之时正是用人之际,能任大事者不多啊。赵相以为浚方略如何?”
“陛下,臣以为张少保锐于功名而得众心,可以独担重任。”
赵鼎从赵构的话里听出了他要起复张浚的意思,这大敌当前,朝中能多个能办事的一起分担总是好的。
听赵鼎这么说,赵构沉思了一会儿,终于下定了决心,“赵相,即刻八百里加急召张浚还,下书岳飞,让他驰援淮西。”
十一月初七,赵构下诏暴刘豫罪逆于六师,其大略曰:“朕以两宫万里,一别九年,凯迎銮辂之还,期遂庭闱之奉。故暴虎冯河之怒,敌虽逞于凶残;而投鼠忌器之嫌,朕宁甘于屈辱;是以卑辞遣使,屈己通和。仰怀故国之庙祧,至于霣涕;俯见中原之父老,宁不汗颜!比得强敌之情,稍有休兵之议,而叛臣刘豫,惧祸及身,造为事端,间谍和好,签我赤子,胁使征行,涉地称兵,操戈犯顺,大逆不道,一至于斯!警奏既闻,神人共愤,皆愿挺身而效死,不忍与贼以俱生。今朕此行,士气百倍。虽自纂承之后,每乖举错之方;尚念祖宗在天之灵,共刷国家累岁之耻,殪彼逆党,成此隽功。念惟夙宵跋履之勤,仍蹈锋镝战争之苦,兴言及此,无所措躬。然而能建非常之功,即有不次之赏,初诏具在,朕不食言。咨尔六师,咸体朕意。”
朕这道诏书文采还是很飞扬滴,诸位爱卿需细细品读,六师将士反应都很好,说听了朕这诏书整个人都像打了鸡血,情绪甚是亢奋呢。
赵构见士气大振,捷音日闻,自己也亢奋起来,居然提出要亲自率军渡江与金人决战!
赵鼎对赵构了解的很,现在是看着形势好,脑子发热,如果哪天来个坏消息,估计就是恨自己没长翅膀。
所以赵鼎把赵构给劝住了,理由很有说服力,说金兵远来利于速战,我们主动渡江决战怎么能与之争锋?
这样太冒险了,人家的实力可是比我们强的,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守住长江天险使他们没法渡江。况且刘豫自己都没亲自来,只派了儿子来,您是九五至尊怎么能和一个逆贼的雏儿决胜负呢!
赵构一听,卧槽,还真是我一时脑热冲动了。
放着金人的实力不说,光是我一个**oss和对方一个小boss去对决,想想都觉得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