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是一座雄城,城墙只比长安城低一丈,一条汾河将太原城一分为二,护城河和汾河连在一起,整个并州倒似水上的两座岛。并州亦是大唐的龙兴之地,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起兵前,曾任并州大总管。作为中原北方的屏障,历代李唐君王都重视并州城的修建。
并州刺史韦凑率太原官员在城门外迎接,城门设了禁令,百姓不得出入。百姓听说皇上要来,涌在城门口处看热闹。三千禁军随同李隆基进城,凉山团和一万金吾卫驻扎城外。
郭礼陪着李隆基在并州凭吊先帝圣迹,视察晋阳宫阙,玄宗亲笔撰写了称颂先帝太原举兵、创立煌煌伟业的《起义堂颂》。
“郭少卿看这篇《起义堂颂》如何?”李隆基写完之后,询问郭礼的意见。郭礼有点懵。整个诗文洋洋洒洒,开篇直叙李唐起兵顺应天意,造反有理,中间辞藻华丽,叙述治理并州有功,结尾将并州改为太原府,升至为北都。如今皇帝问起,郭礼只好老实答道:“皇上这篇锦绣文章,乃是并州百姓之福祉。”
其实郭礼说了一句废话。李隆基升并州为太原府,定为北都,百姓从中当然能得到好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太原府发展更快。
“依郭卿之才,做卫尉寺少卿有些委屈了。”
听皇帝的意思要给郭礼升官?
“谢陛下。”
看来古人喜欢拍马屁是有道理的,郭礼随口说了句敷衍了事的话,没想到龙颜大悦。
可怜并州刺史韦凑,一个六十五岁的老头,整日陪同李隆基游览晋祠胜境,慰问有功老吏。一方面胆战心惊陪同皇帝出巡,一方面还要思虑皇上的安危问题,就在李隆基到达十日后,竟然一病不起,还没等到李隆基离开太原就一命呜呼了。
韦凑死了之后李隆基兴致全无,下旨王晙任太原府尹兼吏部尚书,追封韦凑为幽州都督,谥号:文。
按照礼节大臣死后由礼部核验一生功绩,议定谥号由皇帝决定。并州刺史尹韦凑在陪同皇上期间因公劳累过度病死,李隆基诏令之下,竟得了文官终生梦寐以求的谥号。
韦凑死后李隆基一直待在昔日的晋阳宫殿。二月中旬,直到刻有《起义堂颂》的石碑完成,李隆基在太原官员陪同下,观看立碑仪式。
石碑高高矗立在太原府城的南大街上,碑前诸多百姓围观。
“鉴风物之忧思,寻王业之艰难。惟高祖若天地之开辟,化成万类;惟太宗若日月之照昨,光于四表。”
石碑上的这些句子,显示了李隆基此番来并州探寻峥嵘历史、缅怀非常先辈的心路历程。
李隆基离开太原府结束了这次北巡。大军沿着河套平原南下,旬日之间回到长安。临走前李隆基诗性大发,吟出一首文采斐然二十二句的《过晋阳宫》五言诗。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
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
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