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作为一国首都,在这里,经济上的影响力倒是没那么明显。
毕竟一不沿海,二大家都搞政治的,这确切的消息下来,最初几天倒是热闹,之后就只流传于百姓的茶余饭后闲谈的时候了。
倒是那些商人比较重视,特别是大本营还恰好在广州、明州、扬州这三地的,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开始准备,就等着一声令下看而已出海了,立即就到海外淘金去。
到尉迟雨这边,就只剩下四个字
雨我无瓜
刚才回到长安,在长安呆了半个多月,在五月底的时候,程方远就交代好了铺子这边的事情,跟路淮安一起,匆匆赶回扬州去。
政令虽还没有下来,但这是可以说是已经板上钉钉的了,早点回去准备没坏处。
尉迟雨承担起了帮他时刻关注政治风向的责任,两三天就一封信寄过去。
每天不是在写信就是在准备写信的路上,也是很忙了。
朝廷的政令一直到六月底才下下来,炎热的阳光也无法掩盖住商人们内心的躁动,一个个激动得恨不得上街上红果果的裸奔几圈。
只不过,朝廷很快就一盆冷水泼下来。
别高兴的那么早,海禁是解除了,不过这想通商还是有条件滴。
一个个的想要通商,可以啊,先来朝阳这边做一个资质考核。
现在资产多少啊,能承担得起途中的风险损失吗?要到哪里去,准备什么时候出发,打算做什么买卖,前期准备充不充足,语言问题解决了没有,风险应对计划都做好了吗?
一连串的问题,让一头雾水的被拉来做资质考核的商人直接蒙了。
这都是啥?
商人晕乎乎的走出刚成立的朝廷对外办事处,整个人都是恍惚的,脑海里还盘旋着那些问题。
什么计划?
计划什么?
计什么划?
一番思考过后,只剩下一个念头,原来出海需要做这么多准备的吗?
负责给海上贸易提高准入门槛儿的尉迟雨深藏功与名。
前后好几个商人在第一步就铩羽而归,人人谈资质考核变色,不做好完全的准备,都没有那个单子去做资质考核。
资质考核点全大唐仅长安一处,一时间无数商人朝长安涌来,客栈日日住满,长安的猛增。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街道上来往的人比往日里翻了一番。
尉迟雨坐在马车上,距离出门已经过去半个时辰了,马车才行进了百来米,从尉迟府出来就一直处于堵车的状态。
街道上的人太多了,马车根本寸步难行。
最近长安的人多了许多,各种铺子的生意也连带的好了许多,便利店作为长安的网红铺子,每日的客流量非常可观,以至于,这两天都有点供不上货。
尉迟雨就想着去庄子那边,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想出城也不容易。
尉迟雨透过窗户口往往外头看,视线范围内都是高矮不一的人头,人挤人的。
也不止他们,一眼看过去还有好几辆马车陷在人潮中,好半天才前进一点点。
“能不能绕道过去?”尉迟雨问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