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归骂,不得不说,罗大人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有觉悟的。这么大的事情,自己哪儿能轻易做出决定,当然是要一把手来负责了。
自己是同知,时刻要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
流民造反,这是天大的事。知州大人可是要负主要责任的,而通判王中齐主管治安,他也是要负领导责任的,这两个人都还没出面,我在这儿瞎指挥什么。
再说,流民今夜造反,自己作为同州的二把手,大半夜不睡觉,骑着高头大马在这街道上遛弯?你要干什么?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嘛。
他觉得这一点很可怕,赶紧走。
唐员外也认为应该赶紧走。
两人一走,这流民造反的消息就马不停蹄地传到了知州赵明珠的耳朵里。
此时的他倒没有像罗大人一样在街道上遛弯,而是睡的正香。
听见这消息,他不信。
虽然不信,但他更不相信哪个衙役会再大半夜编出这种无聊的话来哄骗自己,除非是真的不想混了。
于是带上几个人,爬到自家宅子后院的角楼上,带着朦胧的睡眼向城内去望。
他家在城北,坐北朝南,地势较高,此时一看,城内正是光亮一片。
火光星星点点笼罩着同州城的大街小巷,犹如漫天繁星。
夜里又黑,看着那些火光涌动,就犹如在长夜里浮动的一条条火龙,游龙摆尾,快速游走。仔细去听,嚎叫声不绝于耳。
知州大人哪里知道这是张峰带着流民找人。要是知道我们同州城里的“小网红”被人给绑架了,估计得跟着张峰一起找。
不过现在的他确实是被吓醒了,是被张峰的点亮工程给硬生生吓醒的。
但他并没有像那两个衙役一般,被吓到失心疯。
当即,看那楼上的客桌旁正有一个酒坛,管它什么酒,瞬间灌下三碗,把酒碗一摔,似乎来感觉了。
“那些守城士兵的眼都瞎了吗,现在才来报告......”
“现在城内多少兵马?”
“回大人,城内驻守城防的士兵,约有七十人左右......”
“这怎么够!我看这流民少说也有上千,岂不是要被他们吃掉......”
“回大人,如果守城的兵士,加上各衙门的衙役,应该也有一百多人了......”
传我命令,守城的士兵一半留守,防范城外敌情,一半在衙门里集合,再把全城的衙役都给老子叫来,只要是吃皇粮的,一个也不能少。
还有那个王中齐,赶紧叫他想办法,如论如何一定要守住粮仓和衙门......
另外,火速派人前往城外庄浪卫,叫黄纪语,黄百户火速派兵来救......”
对了!骑着我的黄骠马去......要快!快!
知州大人确实清醒了,守土有责,同州城若是真被流民占据了,他这个知州就不是丢官的问题了,而是一定会丢脑袋的。
弃城逃跑自然行不通,只能战,而且要血战到底。
他知道,摊上这样的事,别人能跑,但他不能,作为一州之长,他跑就是死路一条,不跑,兴许还能活。
“取我的剑来!”
知州赵明珠挺着油腻的大脸,此时也来了血性。左手提剑,右手挽着官服,也来不及穿,领着些衙役和家丁就往衙门里赶路。
而他要派人去请的这位黄纪语,是庄浪卫设在同州城周边的一个百户所的百户,负责的就是同州一带的防务军务。
知州大人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刻,自然要请他来解围。
当然,在管理体制上,这位黄百户不归同州衙门管,他是卫所军,他的直接上级是庄浪卫千户,再往上,就是庄浪卫指挥使了。
卫所制度是明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
明代的卫所兵制,吸取了历史上的屯田经验,目标是寓兵于农、屯守结合。明太祖曾信心满满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一个卫的标准配置5600人,下设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管1120人,千户所下面再设百户所,每个百户所管120人,但根据情况,有大有小。
比如,这位黄纪语百户手下就号称有三百人,当然也有瞎编名录,吃空饷的情况。但庄浪卫这个名号毕竟不是纸糊的。
庄浪卫的主力在北边,主要用来防卫蒙古,战士们都是身经百战的骁勇之士。此时这位黄百户能拉出来的有两百多人,还是清一色的骑兵。
此时夜深人静,一匹黄骠马带着知州大人殷切的期望赶到了黄百户的营帐。
什么?造反?
啪!
听到来人这样说,黄百户气得桌子一拍,然后,就把桌子腿给拍断了。
他捋了捋字胡,拉了紧急集合,马不停蹄,就带人一股脑地冲到了同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