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章 黄雀在后(1 / 2)令狐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兴许是为了争一口气,侯方域等人撤场后,朱大典强打起精神将整个宴会进行下去,其目的就是告诉每一个人,少了你东林党,我朱大典一样活得好好地。

当然任谁在自己的寿宴上被人如此打脸,这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朱大典和东林党人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宴会进行到未时才算进入尾声,稍作休息,朱大典就召集庐州、淮安、扬州三府的知府以及李廷栋等人商议修建皇陵的事宜。

修复皇陵关乎朝廷脸面,几人虽然心里有些抵触情绪,可任谁也不敢在这种问题上和朱大典唱反调,毕竟反对修复皇陵这个名声一旦传出去,那日后可就别在大明官场上混了。

当然明面上不敢直接反对,毕竟修复皇陵靠的不是一两句漂亮话,更要靠真金白银和无数民夫,一旦要各府提供资金和人力时,那这问题就来了。

修复皇陵一事耗费巨大,钱粮民夫耗费无数,如何分摊这些费用就显得格外敏感起来。

三位知府起先还能心平气和的商议,可大家心里都清楚,这皇陵修好了,功劳是朱大典的,至于底下干活的人,纯粹是吃力不讨好,当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时候,想要在几个知府之间达成共识就很难了。

一开始的心平气和慢慢演变成气急败坏,最后几个堂堂地方大员竟然开起了地图炮,以往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被重新翻了出来。

眼见形势实在闹得不像话,朱大典不得不出来主持局面,但朱大典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几个知府立即调转枪头一致对外,向朱大典诉说各自的委屈。

若是旁人听了着几人的诉苦,还以为这富庶天下的江北四府已经快饿的活不下去了,可李廷栋心里清楚,这闹剧不过是几人向朱大典讨价还价的手段而已。

明着反对修复皇陵自然不行,可若是能将此事大事拖小,小事拖了岂不更好?

李廷栋能明白这其中的猫腻,作为漕运总督的朱大典更是清楚,若想让底下人出力,不给点好处是万万不行的。

最后朱大典提议,若是皇陵修复完成之后,由巡抚衙门和各地知府衙门一起上书向崇祯皇帝报喜,几位知府大人等的就是这句话。

说到底几位知府大人并不是反对修建皇陵这件事,只是担心皇陵修复之后功劳全是他朱大典一人的,如今既然朱大典答应事成之后联名上书,众人岂会放过这个拍崇祯皇帝马屁的好机会。

事情达成共识之后,钱粮的摊派倒是好说,毕竟四府的赋税钱粮已有定额,按比例分摊即可。真正的难点在于民夫的征发,眼看夏粮就要下来,如果此时大规模的征发民夫,必然对粮食的收获造成影响。

朱大典也知道各地的难处,可皇陵修复一事迫在眉睫,耽搁一日就晚一日向崇祯皇帝报喜,如果能赶在崇祯八年春节之前将皇陵修复好,必然讨得崇祯皇帝的欢心。

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的李廷栋等的就是这个时候,等现场陷入沉默后,李廷栋提出由他提供足够的民夫,其余州县只需承担民夫钱粮即可。110文学110x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