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大明朝的官员都能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如今这天下也不会如此艰难。”尹梦鳌听完不禁感慨道。
“国事艰难,我这个知县能做的有限,尽力而为求个心安罢了。”这话倒真不是李廷栋自谦,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李廷栋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有意义,可不管如何,尽力而为总比坐以待毙强。
“你已经非常不错了,一个多月前,你在城门口给我等送行,这太和的城防是个什么模样我还是有印象的,今日再来已经是大变样了。闯贼不南下则万事皆安,如果闯贼南下,李大人此举可是救了这太和满城百姓啊。”一旁的赵士宽补充道。
“上次汝良回颍州的时候将你的想法和我说了,咋听之下确实有些耸人听闻,可若是仔细想想李大人所言确实不无道理啊,江南百年未闻兵戈之声,各地城防空虚,若闯贼一旦南下,后果不堪设想,每每想到此处我也是忧心忡忡。”尹梦鳌多次向凤阳知府颜容喧提议增加颍州守城兵力,以防溃兵打颍州城的念头,可自从上个月赵士宽将李廷栋的想法带回去之后,闯贼南下的念头就一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尹梦鳌是知兵之人,稍一提醒他立即明白这其中关键所在,仔细考虑后立即去凤阳跑了一趟。
“尹大人对你所言很是重视,每日关注闯贼的动向,这段时间洪总督对闯贼的绞杀力度有所加强,可闯贼是败而不溃,整体有往东逃窜的趋势,深感事态严重的尹大人前几日特意去了一趟凤阳,当面和知府大人商讨团练一事,今日特意绕道太和,就是想与你再商议一下。”赵士宽一番话把两人的来意说清楚了。
“哦,知府大人同意了吗?”李廷栋脱口问道。
“颜大人没有反对。”尹梦鳌淡淡的回答道。
“没有反对?此话怎讲。”李廷栋不解的问道。
“知府大人同意组建团练,不过不是防备闯贼南下,而是用来剿灭沙颍河上的水匪,沙颍河水匪日渐做大,已经严重影响沙颍河的正常通行,知府大人同意征调民夫组建团练,颍州可组团练一千人,你太和可组团练五百人,待水匪剿灭之后团练就地解散,不得作为常备武装,这是指知府衙门的批文。”赵士宽说完将批文递给李廷栋。
虽然数月前尹梦鳌与颜容暄因为增兵一事闹得不欢而散,可颜容暄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尹梦鳌所言却又几分道理,不说闯贼大举南下,就算是些残兵游勇,若不事先做好准备,恐怕整个凤阳都得乱了套。
只是组建团练一事关乎朝廷剿匪方针大计,纵使凤阳知府颜容暄也不敢妄断,就在提议陷入僵局之时,因梦鳌终于想到了一招偷梁换柱。
沙颍河上常年有水匪盘踞,这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因梦鳌提议,何不借着这个剿灭水匪的由头成立团练,一旦上头追问就说上为了剿灭水匪所用,如此一来既不违反朝廷的剿匪大计,也可保一方安宁。
当然这团练成立之后,是剿灭水匪还是抵御闯贼,又有谁会去计较呢?
颜容暄听完当即拍板答应了尹梦鳌的提议,不得不说这个法子确实讨巧,既能搪塞上头的追问,还能将团练一事给办了,将整件事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知府大人有知府大人的难处,朝廷内部对于闯贼是否南下还存争议,兵科给事中许大人多次上书要求调大军驻扎凤阳以防闯贼侵扰中都,可如今的大明内有闯贼外有建奴,兵力早已捉襟见肘,哪里还有多余兵力调来驻防凤阳。”
“兵部尚书张大人建议巡抚大人杨一鹏坐镇凤阳以防闯贼南下,可惜被首辅大人给驳了,当今圣上对首辅大人颇为信任,自然不会再提增兵驻防一事,颜大人不能逆势而为,只能借剿灭水匪的名义组建团练。”尹梦鳌生怕年轻的李廷栋多想,本来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何饶这么一个大圈子,所以破例出言解释道。
“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李廷栋不是迂腐之人,不禁心中毫无芥蒂,反而是大加赞赏。
“哈哈,李大人这话说的在理。”赵士宽一旁陪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