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什么吵?给我闪一边去!”
衙役挥了挥腰间的朴刀,人群瞬间禁声。
“小公子,这边走!”
衙役笑呵呵地领着小娃,走出人群,向城外走去……
看到这一幕,人群中,一名小厮悄悄转身,冲向城南。
张氏宅院。
“报:老爷,贡院开门了,那个伪装成您弟子的小娃,从贡院出来了。”小厮大声汇报道。
此话一出,张川南立刻停笔。
他原本正在写信,写给荆州府的好友,希望好友能帮他在“科举扰乱案”中说说好话,求求情。
“贡院开门了?快,备车,我要见县令。”
管家立刻去备车。
然而……
当马车来到贡院时,贡院大门又早关闭了。
张川南心头悲愤。
“老夫没有写过举荐书,老夫没有扰乱科举,真的没有啊!”
张川南又在贡院门口放声哀嚎,引来一片议论之声。
可惜,任凭他如何叫喊,贡院的大门都无法开启。
此时此刻。
贡院内。
县令、县丞、书吏等一众官吏们,挤在大堂。
所有人都想看看“小娃”的考卷,所有人都想见识见识他的字迹、他的文章……
大堂的案几旁,整整围了一圈。
“我先看?”
县令环视一周,轻声道。
众人连忙点头。
带着满意的笑容,县令拿起小娃的第一张考卷,定睛一看。
果然是“锄禾日当午”这首诗。
短短的二十个字,道尽了农人种粮的艰辛,也劝告世人“珍惜粮食”……
“当真是:此诗一出,天下何人与之争锋?本县敢打包票,今日之后,此诗必将流传中原大地,甚至流芳百世。”
“没想到我江陵地界,竟然出了一个如此才华的少年郎。可喜,可贺啊!”
县令神情振奋地说道。
“县令大人说的对,此诗一出,必定千古名扬。千百年后,世人可不会记得我等,但这首诗却能让人铭记千秋万代。”
“对!这首绝了,别说我等做不出来,恐怕连太学院的大儒们也做不出来!”
“呵!太学院,就他们那群人?”
众人纷纷言道。
就在这时。
“等等!”
冥冥中,县丞似乎发现了什么,连忙大喊一声:“县令大人,您看小娃的字!”
啥?看字?
小娃的字怎么呢?不是很漂亮,很工整吗?
说句实话,本县令已近四旬,若真论书法字迹的话,可能还比不这个神奇的小娃。
看看这手字,当真是美观又大气。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本县令绝不相信这是一个七岁孩子能写出来的。
“不!县令大人,我是说:看小娃的笔迹!您是不是有种熟悉的感觉?”
此话一出,县令愣了一愣,随即低头,认认真真地观看。
看着看着,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觉涌县令大人心头。
“咦,这字迹好像是有点熟悉。本县似乎在哪里见过?”
县令敏思苦想起来。
一息,两息,三息……
突然!
他想到了。
“张川南!对,是张川南!快,快把那封举荐书拿来我看看!”
听到吩咐,书吏连忙从旁边的案牍,挑出举荐书,递给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