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了需求,就会有了买家,有了买家就必定会出现卖家,卖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就会去创造更多满足需求的交换。
而这个交换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经济。”
听秦斌如此一说,在场的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很快就明白了经济的含义,不过因为时代局限,他们还是不太明白经济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
皇甫嵩更是直接问道,“老臣虽然明白‘经济’是何物,只是,这与殿下建造新城有什么关系?”
秦斌扫了一眼在场的人,发现都是和皇甫嵩一样,没看透建造新城的本质。
秦斌也就是好解释道,“你们倒是忘记了王府治内已经废除徭役制度了。算了,我问你们,若是建造如同洛阳一般的巨城,需要什么?”
皇甫嵩等人面面相觑,倒不是不知道需要什么,而是不知道秦斌为什么这么问。
不过很快的,王安石就两眼一亮,并出声道,“建造新城所需材料从天南地北运来,耗费难以估计,所需徭役十数万,乃至数十万,耗时也至少数年甚至更多。
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
臣下明白了!
且不谈在三辅地区建立一座如同洛阳一般的巨城要耗费多少钱财。
现在王府治内已经废除徭役,改为雇佣制。
仅仅是这一点,我们建造新城就不会有所谓的劳民伤财现象!
因为一旦开始建城,王府就必须支付给参与建城的百姓们相应的钱粮作为工钱。
这样一来,百姓通过参与劳作获得钱财后,就必然会想要过更好的生活,然后就必定会和商贾进行交易。
这就是殿下口中的‘需求’。
而百姓有了钱后,就会成为君口中的‘买家’。
那有了‘买家’,那‘卖家’自不然不会少。
只需我们在商税保证公平公正,加之我们的十税一商税本来就比其他州郡低很多,而建立一座如同洛阳一般的大城,所需材料之巨,恐怕难以估算,而只要我们是用真金白银来购置材料,天下商贾得知后,势必蜂拥而来。
这不就是君口中的‘卖家’吗?
买家、卖家、需求都有了,三辅地区想不昌盛都难。
道理很简单,就是百姓通过农闲时间来为我们建造城池,从而获得钱粮。
而天下商贾因为我们需要大量建造材料的缘故,从而云集三辅。
并且只要是还有脑子的商贾都会发现,三辅地区的百姓有钱,有需求,那么那些商贾自不然就会为三辅地区的百姓运来跟多,更丰富的商货,从而赚取百姓手的钱财。
而我们王府也能从商贾交易中抽税。
虽然只是十税一的商税,但是一旦商贸繁荣,这笔商税可是非常可观,甚至比农税要高出很多。
这么一来,我们建造城池所耗费的钱粮不就回来了吗?
君这是要制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嗯,经济发展啊。”
听了王安石的话后,卢植等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并很快就理清了其中的利害,也明白了,秦斌的建城和自古以来的劳民伤财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