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收拢了自己的胡思乱想,很是虚心道:
“敢问小郎,何为‘借’,何为‘贷’?”
之前的一切或许只是一些实用之法,显然太仓的问题已经升到学术程度,也是直指本源。
“借、贷二字不仅概括商贾活动的全部内容。”
“更包括全部商贾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
萧庆娓娓道来。
良久。
看着太仓兴奋离去的背影。
萧庆知道,自己以后应该能明目张胆的动用皇室的钱财了。
心中莫名暗爽,低呼道:
“腰中雄剑长三尺,扶摇直九万里。”
刘琰目瞪口呆,又无比好奇:“什么意思?”
萧庆淡淡道:“我牛逼,我想天!”
“……”
未央宫。
大黄门神色慌张的来到刘彻身边。
“陛……陛下,阳陵邑那边,有人研究了堪称划时代的记账法!”
“坊间更是传闻,此人可与孔孟,老庄并列,称之为商贾子!”
本来正在议政的朝堂,渐渐的,安静下来。
东方朔有些坐不住了,道:“谁!卓氏卓王孙?东郭咸阳?”
“都……都不是,据说……据说是个冶铁作坊的仆匠。”
“打铁……打铁的?”
东方朔呆若木鸡,要知道‘子’意味着,五百年难出的奇才。
这样的奇才……居然是个仆匠!
桑弘羊也坐不住了,道:“确定是划时代的记账法?”
他可是大司农,整个大汉的财政之事,全部都在他手中。
他自然知晓流水账的繁琐与不适用。
甚至桑弘羊也曾一度想法设法的想要研究新的记账法。
可惜,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之后,无功而返。
“新的记账法已经被司农府抄录过来,就等各位大人甄别了。”
桑弘羊直接按奈不住,前从大黄门手中拿过绢帛,仔细研究起来。
“《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货清簿,银清簿,往来簿……”
“……”
“腰中雄剑长三尺,扶摇直九万里。”
随着桑弘羊的娓娓道来,未央宫内,死一般的沉寂。
几乎所有人,嘴巴都微微张开。
良久。
呆滞的君臣们,面皮都微不可查的抽抽。
主父偃:
“精妙,果然精妙。如果用此记账法,我大汉无论是商贾账簿,还是朝廷赋税,尽皆可以一目了然。”
“根本无需再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查账。甚至可以一人一日查数户商贾。”
东方朔:
“不过这最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