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掉损耗,一共得到五万枚铸造精美的银币。
在这里,他耍了个小心思,银元面的人物头像是他自己!
……
本以为五万枚是个不得了的数字,可一运送过来,他傻眼了。
只有五个比旅行箱大一号的木箱子,铸币厂的人告诉他,这些银币相相当于五万两白银。
五万两,只能买两万五千担糙米。
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后宫的花销,根据《国朝宫史》记载:“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五十万两,内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费更甚。”
朱信江无语了,老子如此辛苦赚的钱,还不够皇帝老儿哄女人开心花费的十分一,明朝不亡,真是没天理啊!
这一次,他整整在现代呆了一个月时间,也该回去了。
当天晚,他就在两江的一家酒店里,摸着手珠穿越回了明朝。
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四。
大明这个腐朽的王朝,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
在加小冰河时代的推波助澜,百姓的生活陷入绝境。
第二天一大早,沈主簿匆匆忙忙求见。
“大人,不好了,城外来了数千流民,全都聚在城下。我已经让人关闭城门,可无论怎么驱赶,他们都不肯走。”
朱信江神色一动,“走,去看看。”
登城门一看,朱信江倒吸一口凉气。
护城河外,密密麻麻聚集着无数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饥民。
他们大多都瘫倒在地,连嚷嚷的力气都没有了。
而且,沈文和说的几千人,只是凌晨时分的人数,后面源源不断又来了不少,现在已经逼近万人。
每个朝代的末期,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地遭遇战祸或者天灾,连树叶子、河里的鱼虾都吃干净了。
为了活命,只能拖家带口,扶老携幼一起逃荒。
汉朝的张角、唐代的黄巢、如今的李自成,都是裹挟饥民成了大气候。
这万饥民,都是附近州县的老实农民,现在只会逃难。
可如果真的逼入绝境,难免其中有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朱信江很无奈,凤台县城内,粮食已然告罄,根本无力救济。
可这么多人聚在城下,不说治安问题,要是发生了瘟疫,以当前的卫生条件,凤台恐怕就要绝户。
该如何解决呢?
朱信江思索了许久,突然想起系统内的那几百把枪,眼前一亮。
“让长枪队去城外。”
“啊,大人,这恐怕不好吧,要是激起民变,可就……”沈主簿吓了一跳,以为朱信江要大开杀戒。
虽然明末人命如草芥,但如此做有违天和,他这个之前的朝廷九品官还真下不去手。
“想什么呢!”
朱信江瞪了他一眼,“我让长枪队,去饥民里挑选年轻的男子出来。”
沈文和百思不解,忙问道:“下官愚钝,这是为何?”
朱信江淡淡一笑:“长枪队要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