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王记米铺。
掌柜的王侩正兴奋的打着算盘。
这几日蝗灾来临,可是让他大赚了一笔。
每日单单是小米的进项,就已经达到了恐怖的1000两银子!
在大唐,1000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贞观初年,民生凋敝。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不高。
这个时候,市面流通的货币大部分都是铜钱,俗称大唐通宝。
1两银子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也就是10贯钱。
1贯钱就是100文铜钱。
一个三口之家,平均一个月满打满算,收入也只有2000个铜钱。
也就是二两银子。
王记米铺仅小米就卖到了骇人听闻的二两银子。
更不要说其他的小麦,稻谷之类的庄稼。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的物价飙升,达到了一个令人眩晕的地步。
穷苦人家没有办法,只得卖儿卖女,才能换得一小升小米,得以活命。
王记米铺是长安城最大的粮铺,几乎垄断了长安乃至关内所有的粮食。
而王记米铺背后的靠山,则是大名鼎鼎的五姓七望之一,太原王氏家族!
正因如此,即便王记米铺哄抬物价,也没有任何人敢追究。
“哈哈哈,不错,真是不错啊。才短短几日时间,就已经赚了3000两雪花白银啊。若是太原的家主知道此事,定会欣喜异常啊。”
核对完账目,王侩顿时喜笑颜开。
他打算等到明日,再把价格提高一点。
提高到三两银子!
反正长安城的灾民多的是,为了吃的,他们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就算他们没有钱了,朝廷不还有吗?
王侩不相信朝廷就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灾民饿死。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破旧的丫头,怯懦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哪里来的野丫头?赶紧滚出去。”
刚一进门,米铺里面的伙计就赶忙走出来哄人。
“求求你了,大爷。我娘快要饿死了,求你施舍一点粮食吧?”
小女孩跪在地,泪眼如花。
她的脸脏兮兮的,看不清楚是粘的煤灰还是泥巴。
“嘿嘿?有意思啊!要饭竟然要到王记米铺来了?”
王侩嘿嘿一笑,走到小女孩面前,阴险的说道:“看你模样也算周正,若你愿意卖身为奴,我倒是可以考虑给你一点粮食。”
米铺门口,还有很多瘦骨嶙峋的灾民眼巴巴的望着里面。
他们的眼神里面,有绝望,也有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