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棍棒之道(2 / 2)黑黑大老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那棍尖运转的圆圈大小要适当,如果圈点太小,虽然运棍的速度快,但扣击的劲力并不太强;如果圈点大大,则运棍的速度缓慢,又容易被对方闪避。因此,棍尖运转圆圈的直径一般都不会超过一尺半。

而为了战胜对方,我们应该使棍尖运转的圈点尽量小些,而又能发出足够的扣击劲力。要知道在能发出同样大小劲力的情况下,运转圈越小的人更容易胜过运转圈大的人,因为运转圈越小则速度越快。

在我们与对手对峙的时候,我们要把棍尖指向对方,还要跟着对方的闪避进退而变化,始终要使对方落入我棍尖圈击的范围内,一般我们把棍尖能圈击到的这个范围称作我们的控制圈。

如果我们的棍尖不离开一个直径一尺半的圆圈,那对方则始终落入我们的圈击范围之内,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胸宽不超过一尺半的缘故。反过来,如果敌人发棍攻我们时,我们就要迅速闪身,走出敌人一尺半控制圈之外,才可避免受击。

这就是所谓的“出圈与入圈”。具体点说,“出圈”是使对方棍子攻来的时候,就快攻击到我们时就突然失去目标,让他进棍落空;“入圈”就是在出圈之霎时,我们趁移步换形之际,同时进棍攻入对方的内圈,使对方进攻的棍子无法及时收回招架。

在这里,当对方的棍子攻过来的时候,如何能使对方的棍子落在圈外,这就是更重要的一着了,此时我们就算没有击中对方,那也不会有危险。因为我们已经出了对方的控制圈了,而且封闭门户了。

而关于出圈就有一闪、二迫、三招架六种方法。

一闪,就是对方发棍攻来时,我们闪身移步,走出对方棍子的控制圈,并顺势反击。

二迫,就是敌方棍子压住我方棍子,我们收棍绕身,让我们的棍子靠近自身,接着我们再逼步向前,用棍子向外逼拦敌方的棍子,使敌方棍子被阻拦在我方棍子外面,使对方的棍力点从我们的内圈变为在我们的外圈,从而化解对方的攻势。

三招架,就是敌方棍子攻过来已接近我们时,我们就举棍招架,暂时先不反攻,而是静而待变,这时还要去注意对方是否会变棍,等敌人再发出攻击时我们再顺势反击。这是虚招架暗藏伏击,是以柔化刚,以静制动,以奇取胜的棍法。我们守而不攻,故意示人以怯弱,使敌骄做无备,接连发棍攻来,使我们能得以乘其空隙,攻其无备,这是取胜之道。

一般的棍子的长度都有一丈二长,古代的一丈和现代的一丈不同,古代的一丈二按我们现在的标准大概就是两米多。人拿在手,两端都能空出个五、六十厘米。如果手再移动一下位置的话,前后两端就还能再加个二、三十厘米,最长的话能有两米。

以棍临敌,身体一般讲究要侧立。这样,要防守的区域横向只有七尺,那时手只须要在下左右二十来厘米的空间中展开就可以了。

所以,使用棍子有个说法叫:“力不虚用,握也坚固。挪展身形,只在数尺之地进退闪让,棍影如山,环护周身,棍势如长虹饮涧,拒敌若城壁,破敌若雷电”。

……

……

混元棍道书对棍棒之道进行了浅显易懂的传授,即便的孙长空这样的鲜嫩菜鸟都能理解,指教孙长空看得如痴如醉。

由混元棍道书孙长空知道,混元棍道书虽然没有任何武技,但是棍棒之道却也是有分层次的。在它的描述中孙长空了解到所有的武道都一样是分段,不是按实力分段,而是按对武道的领悟,对武道的熟悉分段。

武道九段,分为技境三段、意境三段以及道境三段。

技境三段分别是武技练至大圆满,达到原著巅-峰的武道第一段——浑-圆如意;武技练至超越原著,并逐渐开始摸-索属于自己的武道之路的武道第二段——出神入化;完全超脱原著,拥有并明确了自己武道之路的武道第三段——宗师之境。

技境的描述孙长空还能理解几分,但后面关于意境三段的描述孙长空就看得云里雾里了,而更后面道境三段那就根看天书一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