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佳说完,又说:“下面每人讲一个童年的故事。”
龙飞说:“好啊。我先说。”
“记得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邻家的大大小小的伙伴们都会在小舅的带领下会聚到我家,围坐在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听姥姥讲故事,那时讲故事不叫讲故事叫讲闲话。”
“在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年代,听闲话是小舅和他的伙伴们唯一的精神食粮。姥姥的闲话很多,似乎永远也讲不完。”
“给小舅印象最深的是王同买老。讲的是一位穷苦农民王同,在大街上看到一位病之将死的老人。当无数人都弃之而去后,唯有王同产生了侧隐之心,把老人抬回家中,好生服侍,并认老人做了父亲,在众乡亲的眼中都把他当成傻子。”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奄奄一息的老人逐渐恢复了健康,并让王同陪他去往京城寻亲。于是王同变卖了家里的所有家产,背着老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京城,到了京城后老人才告之实情,他本是国丈,因外出走失,又患上了重病,才流落他乡。”
“到了京城后国丈把此事如实地禀告了皇上,从此王同过上富庶的生活。当时小舅虽然但通过这个故事还是明白了做人要善良,好人一定会有好报这个道理。”
“另一个便是关于吃大米的故事。讲的是在古时候,一年大旱无雨,百姓们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神仙告诉百姓,村头小河内有可充饥的粮食,让百姓们用笊篱去打捞。”
“百姓们纷纷的来到河边,结果发现捞出的东西和蛆相似,纷纷弃之而去。这时偏有一位农民不怕带回家煮熟后发现异常的好吃,便奔走相告,才让大家免受饥饿之苦,救了大家一命,原来这种看似蛆的东西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这个故事对于当时小舅来说诱惑非常大,因那时是吃供应粮的,一年到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每户才发给7斤大米,无疑这点大米是童年最香的美食了,有几个小伙伴听完这个故事后也来到村头的小河边去捞大米。”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姥姥还会破闷,就是现在猜迷语,而且简单易懂,让大家猜的都是身边的容易看到的某些事物。”
“象不大不大混身净把,指的是老苍子也就是仓耳,不点不点混身净眼,指的是做活用的顶针,越咔叱越粗,是指挖坑等等,既生动又容易让小孩子接受。”
“姥姥并不识字,小舅曾疑惑地问过姥姥你怎么能有那么多故事和迷语,姥姥说:我也象你们这样大的时候也天天缠着老人们讲故事,事后我便暗暗地记下来,也有一部分是自己编的。”
“现在回想起在姥姥那个年代,一些文化的传承只有以这种语言相传方式进行。在今天的高速发展的年代,孩子们从小就被各种带有血腥暴力和带有情、爱的动画片、故事书所充斥着。”
“完全没有对生活、人生的热爱和向往,没有一个正确的导向,这些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每每想起这些,心中不免有些隐隐的痛,总能回想起当年那种至纯至真的感觉。”
艾佳说:“有道理,该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