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正确的抗排异方法 求收(1 / 2)全能医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行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后,外来的组织或器官等移植物作为一种“异己成分”会被受者免疫系统识别,发起针对移植物的攻击、破坏和清除等免疫学反应。

肺移植也是如此。

器官移植有最大的问题是自体组织与外来肺组织相互排斥导致血管损害、组织缺血以及巨噬细胞介导的破坏作用。

当前所使用的抗排异药物都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器官移植后不仅要长时间使用药物控制,还不能阻止异体器官进入人体后的衰竭现象。

大多数进行肺移植的病人最后都是因为器官慢性衰竭引起的闭塞性支气管炎而死。

孙副教授的笔记中曾经提到他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

即便是医疗条件再好,对支气管炎症的治疗措施再正确都无法抵御阻止死神带走肺移植患者,因为整个肺部都再慢慢衰竭,时刻发生着不可逆转的病变。

肺移植还要面临的是抗排异药物的副作用,比如肾功能异常、高血糖和糖尿病、高血压、腹泻、恶心、哮喘、呼吸困难和胸膜渗出。

而且容易诱发肿瘤。

除此之外,抗排异药物攻击的是人体整个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紊乱的时候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

肺移植后遗症很多,以华夏现有的医疗条件和医学水平根本无法克服。

肺移植患者三年内死亡的占30%,。五年内死亡的50%,能活到十年只是极少数。

当修敏齐因为肺移植成功而沾沾自喜,自抬身份的时候孙副教授关注的却是手术后护理问题。

抗排异和肺器官慢性衰弱即便是在美国都是难题,更何况孙副教授这方面的课题一直没有申报成功,没有资金、更没有合适的实验室,他一直在黑暗当中摸索着。

仔细搜索了系统给予的相关知识,黄小鱼发现一味的使用抗排异药物是错误的。

人体当中存在一种高分子生物有机物,它可以“识别”身体当中的异端器官并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各种反应。

这一机制和人体内的免疫反应还是有区别的,和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细菌、病毒有所区分。

正确的排异方式应该是减弱这种有机物对外来器官的“识别”。

根据系统传过来的知识分析,一旦阻断这种高分子有机物的“识别”功能一段时间它们就会“忘记”之前器官的特征,“记住”移植器官的特征。

移植器官取得“合法地位”后患者就可以不再服用药物。

黄小鱼觉得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如果能够研制出减弱高分子有机物“识别”能力的药物对器官移植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甚至能提高他们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