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贤师(1 / 2)山林了余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五经是神藏山上的贤师。

这个称呼听起来很厉害,颇有一种高人之感,但在张五经看来,贤师和别的职业没什么不同。

张五经是上上任贤师的重孙,从受的教育就偏于传统,但他并不想坐上这个位子。

每个人都经历过叛逆的阶段,尤其是在槐方国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今,传统已经无法束缚住年轻人。

曾经张五经的梦想是考上京师学堂,去研究数术或机械,但很显然,他的梦想没能成真。

因为他不是那块料子!

张五经不过是中人之姿,赋与努力两者,他哪一个都算不上顶尖,如果出在普通家庭,他的未来就是投身社会底层,从此误了终生。

但张五经比起大多数人有那么一丢丢幸运他的家庭不普通。

诚然,所谓的贤师在槐方国内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人物,可是与普通的工人、农民相比,那可是大大的不普通!

张五经顺理成章、毫无波澜地坐上了这个位子,但其实也是实至名归。

要什么家学渊源倒也谈不上,但家庭氛围总是有的。

农户的儿子不用学就知道该怎样种地,木工的儿子学木匠活就是比别的学徒更快,数术大家的子嗣往往也很聪明,老话还“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书世家出身的公子即便再纨绔,想必也不会真的腹内空空。

虽然这种事情很没有美感,让人觉得无聊甚至恶心,无数还没踏入社会的孩子会叫嚣着不公平……然而这就是现实。

无论公平不公平,无论让人喜欢或厌烦,现实就在那里,不会因为个体的感官而变化丝毫。

就连那些曾叫嚣过不公平的孩子们,当他们走入社会的那一刻,依然会毫不例外地成为这种现象中的一员。

其中或许有些人依旧觉得不公平,但当现实压榨干他的每一丝精力后,他也只会在这样的日子里变得愈发木然。

另一些人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要不就会把呐喊憋在心里,然后默默享受这种曾经看不惯的东西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要不然的话,他们会彻底忘记年少时的热血与誓言,从此在油腻的岁月里度过青年、中年与老年,直至生命的终结。

其实也没那么黑暗,大多数人都无法上升到那个会让出身决定自己未来的阶段他们连努力的部分都无法做到极致。

不论做任何事情,张五经的努力程度都能比大多数人更努力一点,这种毅力无法让他过得很好,无法让他出类拔萃,但却好歹能让他混得下去。

索性,他也用不着自己的这份努力。

自幼的耳濡目染,恰到好处的家庭氛围,这些都让他对某些领域的知识了解得比别人多出很多。

那个领域,被称作“修斜。

修行这种事情在如今这个年头,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了,甚至连张五经本人都不相信。

与其是关于“修斜的知识,不如成关于“修行文化”的知识。

这些知识从儿时的入眠故事与童谣中听来,从对家里长辈的了解与打探中得知,甚至家里满满的书架上摆放的都是关于“修斜的书。

这让他如何坐不上贤师的位子?

不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他都是所有可能的继承者中最合适的那个。

所以张五经成了神藏山的贤师。

所谓贤师,便是仙师。

仙师是凡人对修行者的尊称,而这个职业能用“仙师”二字来称呼,自然是因为在古老的传中,神藏山的“仙师”可以代表世间所有的仙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