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书院遗迹出现得突兀,结束得也很突兀。
因为应书院本就没有什么好东西,真正值钱的东西就是文道修行法养神经,这玩意应书院内虽然不是很多,却也有不少。
而养神经内记载的文道修行,根本就不对这些江湖门派的胃口,他们练的是武道,让他们去咬文嚼字改修武道他们可干不下去。
对于大势力来,养神经到手后,令他们感兴趣的就是应书院内记载的中古遗迹了。
并且经过探索,他们发现应书院在中古大宋王朝的地位绝对不简单,按照典籍中的记载应该是大宋王朝的国子监,国有学府。
他们虽然不知道国子监是什么,但是却能够理解国有学府的意思,大概的意思应该是就站在大宋帝国一方掌握在大宋帝国手中的门派。
这在现在的他们来看是不可想象的,大乾王朝建立至今,从来没有哪位乾帝扶持过江湖门派,也没有江湖门派投靠过大乾王朝。
这不是没有聪明人,而是思维已经固化,完全想不到那方面去,因为在大乾王朝的眼中那些江湖门派全是不服管教之辈,而江湖门派也不想被大乾王朝管着,所以这个矛盾从立国之初就延续到了现在。
其实此事倒是对儒家和法家有了很大的冲击。
儒法两家的诸子本来是作为底牌为了夺取文道修行法而来,结果文道修行法根本就不难获取让两人没了用处。
不过两裙也没有白来一趟,在见过了大宋帝国的一些典籍记载之后,两人纷纷与赵鞅进行了密谈。
倒不是两人知道了赵鞅与大宋帝国的关系,而是单纯的因为赵鞅反心世人皆知,两家若想兴起,大乾王朝是没有什么指望了,倒是可以跟着赵鞅混一混。
而赵鞅在见过了应书院的记载之前他对于诸子百家的感官就谈不上太坏,对于诸子百家中一些治国的理念也颇为欣赏。
如今儒法两家自己投上了门,又眼见一些大宋王朝的零星记载,他自然是更不会拒绝了。
所以在离开应书院遗迹以后儒法两家的诸子就与赵鞅进行了一场密谈。
没人知道这次密谈谈了什么,只知道在此次密谈之后,赵氏与儒法两家的交流就变得密切了起来。
至于荀氏以及诸葛氏,两家虽然多有家族子弟在大乾王朝为官,只不过现在两家的态度也非常的暧昧,让人摸不清头脑。
类似于这种传承百年千年的大世家,从来都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想要让荀氏以及诸葛氏为大乾姬氏赴死,那是痴人梦。
只不过是现在局势尚未明朗,两家的局势又不似儒法两家那样险峻,所以两家倒是没有与赵鞅进行密谈。
除非现在乾帝已死,大乾王朝诸侯四起,他们才会站出来明面上支持某人。
起来荀氏与诸葛氏倒是有些相似,两家的实力在乾武九家之中可以是垫底的,也都是涉及朝堂却对争霸不感兴趣的世家。
只不过与荀氏的完全进入不同,诸葛氏虽然涉及朝堂却与朝堂牵扯并不是太深。
应书院遗迹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大乾王朝,听得知了此事的乾帝在大殿之中气得摔了笔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