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这是诗经中的句子,里面的蓝指的就是蓝草。
冯远引用了诗词解释道:“蓝草一般都是春末育苗,移栽之后等叶子在阳光下,肉眼都能看到里面的蓝色的时候就可以收割一次了,第一茬的蓼蓝叶子打的靛泥最好。”
“收割以后的蓼蓝洗干净之后放进木桶里,充分浸泡,夏温度高的时候一般一到两就可以了,等一桶清水变成深蓝色的时候,过滤干净杂质加入生石灰水使劲的捶打搅拌,这个过程就被称作“打靛”。”
“等到液体由绿色氧化变成蓝色,这就算打好了,这个过程之中需要不停的搅拌,然后让蓝色色素沉淀在桶底,再过卖多余的水分,这就是植物染色里面通常用到的“靛青”也叫作“靛蓝”,就是平常师傅们口中喊的蓝泥。”
楚君泽这时若有所思的问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是不是来自于这个过程?”
冯远点零头,赞赏的道:“蓝草为蓝,而蓝靛燃料则是为青。战国的荀子就是目睹了这一过程,才把它写进了劝学之郑”
冯远一边向着前面走去,一边开口为两个人介绍着:“得到靛蓝之后就是起缸了,这个现在分为传统方法和化学两种方法,化学方法就是靛泥加入水加入食用碱和还原剂,把这些混合之后大约半个时就可以染了。”
相比于化学方法,苏以安明显对着传统方法更感兴趣,于是开口问道:“那传统的方法呢?”
冯远大有深意的看了苏以安一眼,开口道:“传统方法就比较慢了,而且还得看气,靛泥用35度左右的水稀释之后,加入米酒混合,再放入黄豆秸秆燃烧之后的草木灰水保温发酵,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方法发酵成功的染缸是有生命的,表层深邃的蓝紫色就像是文望远镜里看到的星河一样美丽。”
着冯远就带着两人走进了保温室,打开了一个发酵好的染缸,让两个人看了下染缸里面的颜色,苏以安和楚君泽不由得被缸中的色彩深深的吸引住了,目不转睛的盯着缸里。
冯远见状莞尔一笑,继续道:“你们看到的这个每搅拌一下,等到液体呈现黄绿色就可以使用了,这个过程之中如果想要得到自己心仪的颜色的话,就一定需要经验老道的染匠了,这个东西都是他们凭着经验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完冯远盖上了缸的盖子,带着两人向着染吧里面走去,一边走一边道:“完了染料,我们就来染布的方法吧。”
“现在流传下来的植物染色技术也都是手工染色,如绞缬扎染、蜡缬蜡染、夹缬。”
冯远完带着两人走到了一个桌子前面坐了下来,等两人坐下之后,冯远让服务员上一壶茶水之后就继续对着两人道:“我先为你们介绍扎染吧,扎染呢其实就是在织物上运用扎结成绺或者缝纫的手法,使得扎起来的部分不能着色的染色方法。”
清了清嗓子之后,冯远继续道:“接下来就是蜡染了,蜡染简单来就是用蜡刀把你想要的花纹画在布上,然后放入低温的染料中浸染,有蜡的地方不上色,在去除蜡之后就会出现因为蜡而保护的白色图案了。这其中最难的是石蜡和蜂蜡的调制比例,还有温度的掌控。”
这时服务员端了一壶茶走了过来,为三个人都倒了一杯,才放下茶壶离开。
冯远端起了茶杯,抿了一口之后继续道:“接下来就是最后一种了,夹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