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鬼子们越跑越远,游击队赶忙骑上马追了过去,就在刚刚不久前,还是这帮鬼子们在追着游击队跑,现在双方忽然调换了角色,开始由游击队撵着鬼子们跑了,形势真是瞬息万变。
要说这伙日军追起人来速度不快,被人追的时候却速度奇快,游击队紧赶慢撵,楞是追不上,没过多久,这些鬼子们就一溜烟跑没影儿了。
不过游击队也不着急,无人机一直在上空盯着逃跑的日军,谅他们也跑不出这座燕行山。
他们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就这样过了大概二十分钟,无人机发现在这伙日军前方两公里处,有一座悬崖,到时候日军将无路可走,游击队则可以趁机来一个瓮中捉鳖。看来这群鬼子现在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已经开始慌不择路了,都不知道前面就将是他们的末路,游击队员们都很有把握,这次一定能够全歼了这些漏网之鱼。
但若松洋平中尉可不是等闲之辈,他并不是像游击队以为的那样慌不择路,在绝境中他一直保持着很清醒的头脑,像这次逃跑的路线,其实也是在他计划之中的。
眼看着日军就要穷途末路了,还有不到五百米的样子,日军就将在前面的悬崖边停下。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突然间所有鬼子的摩托车都从万峰的无人机的画面里,毫无征兆地消失了,这让万峰大吃一惊。
要知道,虽然山里树木繁茂,无人机用传统的探测器也会时常跟丢地上的目标,但是万峰的无人机上还配备有红外线探测器,就算目标有再多的遮挡,在瞒不过它的侦查。现在目标就这样莫名地消失了,连红外探测器都搜寻不到他们的踪迹,这样的情况万峰可真的是第一次见。
所有的游击队员都涌上前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当他们得知这伙日军就这样凭空消失了的时候,大家也都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
这些鬼子们是连人带车一起消失的,而且整个过程极其迅速,几乎没有耽误一秒钟,所以根本无法确定他们消失地点的准确位置。
而此时的若松洋平中尉,正在瞒天过海,带领着剩下的六个士兵,秘密地冲出燕行山。
帮助这群鬼子们成功消失的,正是若松洋平中尉随身携带的那张燕行山地形图,上面详细标注了各地的高程,若松洋平中尉早就知道了,他们刚刚走的那条路线前方的尽头就是悬崖,他之所以还要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他刚巧发现了一个能让他们逃出去的出口。
这还是在刚刚,若松洋平中尉在仔细研究这张地图时无意间发现的,游击队对日军展开突袭之前,若松洋平中尉就已经开始在着手寻找退路了,没有想到立刻就派上了用场。
在这张地图上的某一处,有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标注了一个地下通道的入口,循着地道的走势,若松洋平中尉惊讶地发现这条地道的出口就在燕行山的边缘,正好在离温县不远的地方,从出口的位置一路直行,就可以到达温县了,正好可以帮助他们逃出燕行山。
于是他牢牢地在心里记住了这个地点。包括入口处的地形地貌,他也仔细地研究过,在心里预先把入口附近的样子十分准确地描绘出来了。
在寻找入口时日军几乎没有浪费任何时间,等他们开着摩托车到了地图上标记的地点,若松洋平中尉就根据脑海中刚才的想象图,轻松地就找到了地道的入口。
就这样,若松洋平中尉原本是为了逃出燕行山才进的地道,却误打误撞地避开了万峰的无人机的侦查。
这条地道宽约三米,高约两米,正好可以容纳日军的摩托车一个一个地单列行驶,地道的四壁都浇筑了水泥,相当地坚固,日军的摩托车行驶在水泥地面上稳稳当当,可以比在山林里面开得更快,照这个速度,他们逃出燕行山只要十几分钟就足够了。
这条地道当然不是就这么凭空产生的,这个历史还要追溯到清朝末年,燕行山里有一窝土匪,他们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而挖了这么一条地道,为了防止官兵用烟熏,或者是山林里下暴雨而导致地道进水,这伙土匪还专门设置了烟道和下水道。
当然,凭这帮土匪的土石技术,所建造的地道还是很简陋的,真正令这条地道修建得像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样子的,还是日军自己。
那还是在好几年前,日军的勘察人员在燕行山里发现了这条地道之后,日军就开始对这条地道加宽、加高,并浇筑上水泥工事,还设置了诸如瞭望孔之类的军事设施,原本的地道不长,日军利用先进的工业化设备,轻松地将地道挖掘到了燕行山的边缘,勘察人员后来便将这条地道完完整整地画在了地图上。
日军之所以要对这条地道进行大费周章的改造,是因为那时候的燕行山附近地区各种势力虎踞龙盘,十分复杂。周围活动着的有国民党部队、有共产党部队、有土匪、还有各种杂七杂的民兵部队,日军在这个地区刚开始有些势单力薄,他们需要一个秘密的战略战备库,用来存放武器装备,可以随时为附近的日军提供火力支援。在必要的时候,日军士兵们还可以躲在里面,作为战略防御的一道屏障。
后来温县和东平县各自调来了整整一个大队,附近的“治安”形势变得一片大好,虽然还是有一些棘手的抗日武装存在,但整体局势还是在日军的掌控之内。
于是,这条地道后来就失去了战略作用,慢慢地废弃了,现在甚至连大部分日军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这次还是若松洋平中尉在无意中发现的。
若松洋平中尉此刻正坐在摩托车上,向着前方的出口急速驶去,很快他就将成功地逃出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