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读书人(2 / 2)我是海陵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秦良垣一愣,随后他感觉无数道视线落到自己的身上,他有些兜不住,万一说错了,可是政治错误啊,而且......

若说出来,要担重大的责任,万一......

他只能硬着头皮道:“臣才能疏浅,一时没有什么好办法。”

他怕陛下不满意,又匆忙加了一句:“关内的土地必须保,臣只有一个拙见,需要派更多的人前去教化,布施德教。”

朱训镗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平宋战争中,秦良垣不顾危亡,亲自奔赴前线,让朱训镗记住了他,出身比较平民,所以,朱训镗才把他调进了军机处,没想到这么滑。

“这一点已经想到了,朕派人已经告诉了杨予安,新大明全面扩招学生,只保留一些精细化的学堂,其他的按照粗放式培养,今后每年内,必须向关内输送二百名读书人。”

对于“精细化”,“粗放式”两个词语,众人感觉有些新奇,但也能理解含义。

如今的大明,朱训镗逐步改革后,各地新建学堂,学院,可以说好坏参半。

朱训镗还是有些拍脑袋做主意了,读书是一件很费钱财和时间的事情,历数各封建王朝,后世一学习,便接触最璀璨的文化,脑海里就形成了刻板印象,觉得封建时代,古人大多数还是会一些字得。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拿唐诗三百首,众人一阅,没文化的高呼:“卧槽,牛逼。”有文化的会夸一句:“江山代有人才处,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百多年的时间,在大唐挑选出三百首古诗,当然都是顶级得了。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事实上,古代是精英教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读书,后世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寒门难出贵子。”

古代的寒门可不是贫民阶级,任何底层的人都可以说的,古代的寒门可以特指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

古代的能读书识字的,可以说胜过百分之九十的人,或者更多。

刚开始,按照朱训镗的思路,要教各地未开化的百姓知识,学堂是建立起来了,但面临许多问题,老师不足,学生凑不齐等。

尤其是在一些赋税重的地方,一年辛苦半天,才能勉强交税收,自己填饱肚子。

就连后世九年义务教育,也有许多农村地方上不了学,道理是一样得。

后来,各地只好改变了教学思路,各地按人口多少,必须有多少学生保底,纳入官员的考核中,而且改变了教学思路,各地按人口多少,必须有多少学生保底,纳入官员的考核中,而且改变教学方式,一般会一些诗词,字即可,就算完成学业。

大明的教育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