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于此,丁昊便不再耽搁,唤过翔子,开始闲聊般的拉家常。
主子相询,翔子不敢隐瞒,竹筒倒豆子一般就将这几年以来,他在宫里的诸多遭遇和盘托出。
原来,翔子名叫高力翔,三原人士,父母早亡,狠心的叔父嫌弃他是个累赘,便将他们净身之后卖到宫里。
从一个杂役干起,翔子数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终于有人赏识他了,眼看着即将脱离苦海。
谁曾想?赏识他的那位主子,李供奉,正是被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杖责而死。
因此,再遇到丁昊之后,见其为人不错,他才会如茨多话。
待问到春闱之事,翔子还真知道。
一通解下来,丁昊总算是门清了。
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林林总总合在一起拢共竟然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
俊士等科更是不经常举校
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一贯都是由地方官举荐贤才,若是朝廷发现名不符实,地方官便会跟着吃瓜落,后来地方官也觉得风险太大,渐渐的已经没有人愿意推荐这种名额,这一科无人应考,渐渐的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当下常备科考的主要科目。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武则当政以来,做了一些改变,基本上是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制科。
每年分期举行的叫常科,由皇帝临时下诏,为了征辟急需人才而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至于考试的方式嘛!
有:口试,贴经填空,墨义相当于口试的笔试化,策问论文,杂文诗赋。
明经科的内容有:礼记、左传为大经。
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
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经。
不仅仅是这九部经书,另外还有,孝经、论语也是必考。
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一般只是口试,贴经填空,墨义。
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就可中试。
进士科,考策问,贴经填空,杂文诗赋。
贴经只贴老子与大经。十个问题中,能答上四个即可合格。
杂文要求诗赋各一。
策问要写五篇,主要对时下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方面所提出的问题作答。
当下的进士科要想取中,很难,录取率很低,百名士子之中,只取其一。
因此,影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
意思也就是,明经科好考,而进士科,则是非常的难考。
当下的进士科,每科面对全下的读书人,只取十几人。
听到这里,丁昊那原本还有点热热的心,顿时变得拔凉拔凉!
这!
作死一般的考试,他能够通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