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见陆青桑得郑重,且此事也确实过于重大,忙将她一路引到方丈的禅房处。
方丈正在禅房中打坐。那个和尚引她到门口后,向方丈报告了此事后,便避嫌地退下了。
方丈一身灰袍,闭着眼睛,一脸淡然慈悲之色,似乎仍在修行的状态中,只是徐徐开口道:“施主,有何要事?”
陆青桑急道:“方丈,现在大渝军攻城,我兵力不敌众,十万火急,我过来是想询问,关于百余年前的一条密道。”
听到此言,方丈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他看见陆青桑,脸上莞尔一笑:“施主好面熟,似乎是水月庵的旧友。”
“方丈好记性,我曾经确实是水月庵的,现在已经还俗下山。今日前来,就是为了密道。这实在事关全城百姓安危。还望方丈指点一二,救民于水火。”
“密道?”方丈眯起眼,一副思索的模样。
陆青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老方丈不会不知道密道的事吧?
如果他不知道,那自己还要去哪里找去?
良久,方丈终于开口道:“我想起来了,上一任方丈传位于我时,确实提到过有一条密道。”
陆青桑喜出望外:“真的?”
“嗯,百余年前,大渝国也是像今日这般,攻打平阳,还暗中挖了条密道,想要潜进平阳城来。后来,平阳城的官兵识破了,前来寻找,我们安华寺的时任方丈带领众多和尚协助,这才找到了密道的出口。”
“原来如此。那么,这条密道还存在吗?”
方丈的面色凝肃:“当时战役一结束,为了防止敌人再次潜入,官兵就集中将密道给封了,并且严令不能泄露出去,所以一切书籍都没有记载详细的地址。”
方丈站起来,慢慢走到窗边,继续道:“后来,我寺的方丈圆寂之时,将详细地址告诉了继任者,让他口述传下去,为的就是将来若有一日,大渝再攻城时,可以让这条密道派上用场。”
“真是太明智了!”陆青桑又惊又喜,没想到,前人跟她想到一块去了。
“那么,这个密道在哪儿呢?”
“北坡树林的大石头那儿,离这里有三四个时辰之远。”
方丈完,手往窗外的右边一指:“往这个方向过去就是北坡。上一任方丈有令,除非危急,否则不可去到那里找寻,所以,我也从来没有去寻过。”
方丈抬手间,灰袍抖动,隐约露出里面一块白色的玉佩。
陆青桑喜不自胜,连忙道谢告辞。
出了门口,上了马车,一路朝北坡方向驶去。
车夫驶得很快,一路都不曾停下。但是渐渐地,进入北坡后,树林越来越多,灌木丛生,仿佛进入无人之境。
这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木,方向难辨认,不但没有找到大石头,甚至连回去的路都有些难以找寻了。
“姐,真的是这里吗?”车夫疑惑道。
陆青桑的心里,也有些打鼓,不过,方丈过,要三四个时辰才能到达,因此,应该还要继续往前行驶才对。
她正想开口让车夫继续前行,忽然,脑海中一下晃过方丈刚才露出的那块玉佩,色泽明丽,质地通透,非常地面熟。
玉佩,安华寺,方丈……
陆青桑忽然脑海中闪过一个身影!
阿毛!
对,那是阿毛的玉佩!
她想起来了,那一晚,阿毛偷偷到水月庵来找陆青桑,拿出家传的玉佩,向陆青桑表白心迹,想要将这块玉佩送给她。但是,被陆青桑拒绝。然后阿毛就伤心地离去了。
那块玉佩是阿毛家传的,他一直都贴身佩带在衣里,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