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半山茶馆,何欢说道:“既然来了,就请陶台长和叶子主持人应我们的广告所言,饮一盏山间淡茶吧。”
陶清和叶子欣然答应。
“叶子,何总,叫我叶子就行。”叶子再次说道。
不过恰好黄小莉在表演茶道,有几位游客坐在茶台前欣赏。黄小莉婴儿肥的脸蛋也挺可爱,这几天表演次数很多了,她动作娴熟了,也挺有美感。
为了不打扰游客,何欢四人等了几分钟才入座。
赵秀英买的茶台比一般的大一些,呈半椭圆形,外侧可供六人落座同时品茶兼欣赏茶道。
陶清和何欢坐了中间,叶子和王丹丹分坐两侧。
何欢让黄小莉去拿马大海刚刚送过来的茶杯茶叶,正好开水喝完了,于是钱月便过来烧水。
黄小莉穿上汉服也挺可爱。
但身着汉服的钱月一出场,明显更有古典气质,让陶清和叶子都觉得眼前一亮,目光便时时跟着钱月的身形动作。
钱月缓步过来,施施然坐下,纤纤素手轻拨了一下面前横置的长竹筒,竹筒微微转向,不一会,尖口处便有细小清泉流出,正巧落至开口的茶壶内。
陶清顺着长竹筒望去,原来竹筒另一头靠在木屋檐边,那儿有泉水一直流淌着。
如果长竹筒不转过去,远处的泉水则向下流入山涧。钱月拨动竹筒,竹筒转向,自然便接上了泉水,流入壶内。
“妙极。”陶清抚掌笑道。
只是陶清那有些肥胖的身躯,做这个动作并不好看,不如周算子打太极那样飘逸而有高人风范。
在接水的过程中,钱月微微施礼,仍是低眉顺目,面色平静的说道:
“贵客远道而来,未曾迎接,请恕月儿失礼了。”
“月儿?这个名字好。”陶清赞道。
正好黄小莉将杯子和茶叶拿了过来。
于是何欢介绍道:
“她叫钱月,这位是黄小莉,两人轮班表演茶道。
“我想肯定有游客要问她们名字,不回答又不好,所以就让她俩自称月儿、花儿,有点俗气,让陶台长见笑了。”
陶清笑道:“茉莉也是一种花,不俗,不俗。嗯,春花秋月,花容月貌,花前月下,花好月圆……”
何欢看了看钱月和黄小莉,笑道:“不如说花圆月好。”
“哈,何总是个妙人。”陶清大笑道。
过了一会,陶清又感慨道:
“何总,你这茶馆,真是一个听风看月、品茗赏花的好地方啊。
“叶子,你也觉得不错吧?”
叶子拢着耳边的头,微笑点头道:“是挺雅致的。”
此时水已接好,钱月将壶放到炉子上开始烧水。壶外表看是青花瓷样式,炉子却是电磁炉,好在嵌到桌子里了,倒不显得突兀。
钱月平静的说道:“此为山间泉水,正适合泡空空山茶,还请贵客稍候片刻。”
“不急,不急,”陶清宽容的笑道:“我也正好偷得浮生半日闲。”
随后又微微叹息,诵道: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赏花月观茶道,偷得浮生半日闲。”
回头又对叶子道:“幸亏你说要来,不然我还真不知道何总把空空山搞得这么好。在这里喝杯茶,比去做足疗舒服多了。”
叶子本来还想说些什么,听到后半句,立刻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了。
几人静坐一会,水开后稍凉一会,钱月温杯之后开始泡茶。
这个茶与练习时的茶道不同,钱月根据何欢的指点,先倒水,后用茶匙取了一些茶叶放入。
不一会儿,茶叶沉入杯底,随后浅绿便在玻璃杯中映现出来。
“雀舌,”陶清疑惑道:“倒没听说空空山产雀舌了?”
“对,是雀舌,”何欢点头解释道:
“这是王丹丹从茅山带回来的茅山长青,和雀舌一个品种一个制法。
“咱们空空山茶叶,现在……制法还不够精细,没好意思拿出来招待陶台长。”
陶清也不以为意,仔细闻了闻香气,轻啜了一口,点点头。
何欢又介绍起茶叶起起落落的原理,王丹丹则将茶叶店老板的“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的道理又贩卖了一遍。
王丹丹说的浅白,陶清却似有所动,静静观看着杯中茶叶上浮下沉,一时无话。
良久,陶清摸着他那胡子拉渣的下巴,喃喃道:
“确实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茶泡到了杯中,正如人到了世间;
“杯中见得真君子,
“几番浮沉……笑年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