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西北边陲小镇宁西县秋高气爽,湛蓝洁净的天空上几丝棉絮状的白云若有若无、漫不经心的飘浮着,宁西县城最东边的克乡麻扎子村那条穿过乡村的笔直柏油路上仅奔驰着几辆车,没有行人,显得道路那样空旷。
一辆黄色大货车满载着煤炭以时速超过百公里的速度毫无顾及飞驰,它高速超过前面一辆白色起亚小轿车时,煤渣飘进轿车驾驶室里,伊郁喆赶紧升起车窗玻璃,心里嘀咕到,哎,刚擦洗干净的车辆又得落灰了。
虽说这辆起亚轿车已开了十年了,但无论从外观还是实际车况,都能看得出来车主精心保养爱护着这辆轿车。
车主伊郁喆无奈望着飞尘而去的大货车,左手握着方向盘,腾出右手抹了下轿车前台,快速扫一眼手指肚,还好,没什么灰,顺手揉一揉横卧在副驾驶座上一只小型黑色泰迪的头,自嘲道:“黑豆,妈妈是不是神经过敏?”
愜意躺在自己专座的黑泰迪黑豆听到主人喊自己的名字,一骨碌爬起来跳到伊郁喆的怀里摇头摆尾得跟主人打招呼,一人一车一狗早已成为麻扎村的一道风景。
年经半百的伊郁喆是个体态微胖的中年妇女,长得眉慈目善,是宁西县扶贫办正科级副主任,因工作严谨认真、为人宽容善良,被县委派到贫困乡克乡贫困村麻扎村担任脱贫攻坚工作队副队长,麻扎村老百姓遇到点困难就喜欢到她跟前唠唠嗑,大伙都称她为伊姐姐。
伊郁喆虽然已近30年工龄了,但站好最后一班岗是她近年来工作的信条,退休报告已经报到组织部,但至今未批下来。
轿车即将行驶到麻扎村三岔路口了,伊郁喆左手拨动左转向灯,习惯性按下喇叭,即使前后没有一辆车,没有一个人,十几年前学驾照时教练教的规矩她一直没忘。工作队成员汪勇第一次搭乘伊郁喆的车,下车后戏谑她,不愧是个当过老师的书呆子,说好听的太严谨认真了,说难听点,太刻板了。
伊郁喆慢条斯理得开着车左转,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麻扎村三区农民居住的一排排住宅区。
三区每家每户的住宅面积大小不等,但来往行人一看建筑物外观统一的建筑风格,粉刷着统一的灰色墙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抗震安居房。
麻扎子村委会将国家每户补助1.8——4万元、大小不等的抗震安居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柏油路户户通,街面干净整洁,三区成为麻扎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轿车继续向北驶去,前面两三公里是麻扎子村村委会。距离村委会大概一公里的一个路口处,伊郁喆右打转向灯朝东面一排住家户驶去,将车停在第三家门口前,一下车就听到院内热闹的嘈杂声。
黑豆早已从驾驶座门跳下,熟门熟路得从院门下面的缝隙钻进院内。
伊郁喆下车后打开后备箱,取出里面白色尿素袋,里面装得是工作队成员凑钱给孤寡老人阿娜古丽买的电线、电闸等物品。
这时院内传来阿娜古丽不太熟练的汉话:“黑豆,伊妹妹来了吗?”
话语刚落,院门打开,只见一位六十多岁的维吾尔族老年妇女一瘸一拐得走出来,看到伊郁喆喜笑颜开道:“伊妹妹好。”双手超前伸起,对着面前的汉族妹妹做出拥抱的姿势,俩人已经三天没见面了。
伊郁喆赶紧将手中尿素袋放在地面上,朝前快走几步,与阿娜古丽热情相拥,俩人用维吾尔族礼节打招呼,边贴面边笑着说:“亚克西,姐姐。”
工作队成员“开心果”汪勇笑呵呵走出来,顺手将伊郁喆买的物品提到院内,伊郁喆搀扶着阿娜古丽跟了进来。
八九个人在不大的院落忙碌着,工作队成员和村干部一起给阿娜古丽家偏房——厨房房顶上房泥。
院子中间空地上堆着一堆用黄土和碎麦草搅拌在一起的黄泥,工作队满族“秀才”巴桂身穿一套夏季迷彩服,拿着铁锹弯着腰卖力得往脚下两个空铁桶装搅拌好的黄泥。
麻扎子村扶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共有6名成员,由县直不同机关部门下派来得。
伊郁喆与50岁的巴桂是同事,都是宁西县扶贫办的精兵强将,他俩也是工作队中学历最高的队员,巴桂是农业大学本科生,伊郁喆是师范大学本科生。
麻扎子村是宁西县3个贫困山区乡中最贫困的5个村之一,在全自治区都是挂了号的。
为了早日让麻扎子村贫困户早日脱贫,宁西县委、县政府可是想尽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