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1 / 2)李安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从大暑到白露,不过一月有余,魏家村村外的百亩水稻田,已从绿油油变得金灿灿了。

尤其是饱满的稻穗,一个个低着头,看着格外喜人。魏家村老老少少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因为稻谷丰收,不仅意味着家里有粮食吃了,更意味着朝廷会在收粮食时,给各家各户带来一份不菲的收入。

说起来,得亏两个月前,旱了两个多月的桐城下了一场大雨,让魏家村的水稻有了活路,也让魏家村的村民有了活路。

种植水稻,农谚有云:白根有劲,黄根保命,黑根送命。这也是魏家村几代人积攒下的经验教训,而决定水稻根系颜色的,正是雨水的多寡。

其实早在百年前,魏家村并非是一片平原,加上北边最大的那块儿空地还是一片沼泽地,加上雨水也格外多,很多农作物都种不了,村民都是出去打点零工补贴家用。

后来还是几十年前,祁连县新上任的县令大人下来勘察农事,指出村北边的那片沼泽地适合种植水稻。

可那时候沼泽地还只是魏家村村民谈之变色的禁地,因为有好几个村民都看见一个大活人被那片沼泽几口就吞了进去。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可那一任县令是个轴的,也不愿意自己三年考绩里有这么大一个败笔。他组织着县衙众人,自个儿掏银子请了几个壮劳力,愣是把这片沼泽地清理了出来。

一个月后,村民们发现,那片沼泽竟然真的消失了。后来在县令大人的规划下,把周边零碎的几块儿田地划在一起,加上沼泽地的特殊,魏家村几代人劳作下,还真成了上好的种植水稻的良田。

稻花香,稻花香,稻米自古就比小麦精贵一些。魏家村魏由周边最穷的村子,一跃成为了朝廷“贡稻米”的种植村。

可一旦有了利益,就会有矛盾。一代人一代人的磨合下,魏家村有了一个按照成年男子数量,分田地的规矩。

比如魏大江。

魏家前两年还有四亩地,一年下来也有二十两银子左右,但魏老爷子去世时,魏大江还没有儿子,按照村里的规矩,今年他再没儿子,就得收回去两亩了。

那是两亩地?那是十两银子啊!

因此,这会儿看着田里饱满的稻穗,魏大江心里越发烦躁。他本来以为今年有了儿子,就能暂时保住两亩地,可没曾想,不仅儿子没见着,婆娘也丢了性命。

他今年也丢了县城的活计,只靠着家里养的两头猪和一群鸡鸭,能干什么?

母亲说得对,他还不到三十,终归是要再娶个婆娘过日子的。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得再养个儿子。

这样,才能把之前的两亩地再要回来!

看来,四丫头注定不是魏家的了!

……

四亩地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魏大江和母亲王氏忙活了四五天才收拾利索。

然后,魏大江就去县里找活儿去了,王氏则继续领着孙女们忙活家里的活计。

这一天,王氏领着魏青玉和魏青双去田里割猪草,留下不到三岁的魏青菲看着还不会翻身的四丫头。

等她回来时,却带回来了一个衣着富贵的妇人。当然,所谓的衣着富贵,也不过是相对王氏来说。

这妇人,实则只是县里一大户人家府上的一位管事婆子。王氏却不太清楚,只是陪着小心,生怕客人露出半分不满。

“我看看!哟,这孩子长得可真齐整,瞧这大眼睛,扑闪扑闪的,跟能说话似的!”管事婆子笑眯眯的看着王氏怀里着的女娃,却总觉得哪儿有点面善。

不过,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这小女娃长得像谁。但总觉得,她家夫人看到这孩子应该会喜欢的。

管事婆子暗暗点头,心里也有了数,不过面上却丝毫不显。“她大嫂,老婆子只是个跑腿儿的,这孩子跟我们家有没有缘分,还得我们夫人自己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