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祸面前最见人心,眼瞅着越来越多的流民汇聚京都,嗅觉灵敏的商人,开始囤积货物并且大幅涨价,平时一石米一两银子,现在涨到了一两五钱银子,更有黑心商人一石米标价三两银子,其余食物也一应涨价,或两倍或三倍。
虽然价格高昂,但是人们仍趋之若鹜,粮店米铺大排长龙,一时间京都米贵,有价无市。
京都城外的流民能够吊命,全靠两座粥棚,一座属于北通伯府,另一座却没有打出招牌,流民不知是那位善人行此善举,只好叩头不已。
天色灰暗北风呼啸,连片叶子也没有的老树,倔强的妄图抵抗狂风,不过是留下一阵鬼哭狼嚎。
有一家三口倚靠着这棵老树,他们面前摆着两碗粥,他们直勾勾盯着粥碗吞咽口水,农妇将腰间破破烂烂的束带又紧了一圈,开口道:“这碗稠的,儿啊你吃一半,给你爹留一半,娘已经吃过了,喝这碗汤水就行。”
“娘,你真的吃过了吗?”半大孩子舔着干裂的嘴唇。
“嗯,吃过了。”农妇慈爱的看着孩子。
孩子伸出干瘦的手,端起那碗粥大口吞咽起来,还时不时的抬头观看,像是护食的幼犬。
农妇捂着肚子道:“孩他爹,你这碗北通伯府的粥,不过是一碗清水,而我从另一座粥棚领的粥,有小半碗米咧,明天咱们都去另一座粥棚。”
农人呲着缺了两颗门牙的嘴道:“孩他娘,莫要乱说话,这年头能施粥就不错了,咱还挑什么,而且现在人多口杂,你这话给人听去,恐怕会惹祸。”
“怕啥,分明就是北通伯府太吝啬,想要捞到好名声,却不舍得下本钱。”
“你啊,算了,明天咱们都去无名粥棚就是。”
夜已深,北风如刀割寒霜,天为铺盖地做床,这一家人蜷缩在一起,借此留住为数不多的热量,农妇哄着孩子,让他快点睡觉,明天会好起来,明天就有大白馒头吃。
然而这家人刚进入梦乡,三名大汉抡起木棒狠狠砸向他们脑袋,直至他们眼中失去光彩,然后拖着他们的双腿装进麻袋,扛起麻袋匆匆走上二三里路,走进一个破落的农院,将麻袋扔到院里,这里的麻袋已有四五十个,堆在一起像座小山。
“孙管事,这两天嚼咱们府舌根的人都已处理了。”
锦衣中年厌恶的捏着鼻子道:“这些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可真臭啊。”
大汉干笑一声:“屎尿横流能不臭吗?”
锦衣中年诡笑道:“都这样了还能排泄,看来饿的不够狠,不过咱们主人心好,明天一口锅里多加半袋米。”
“那个无名粥棚怎么处理?”大汉谄笑道,“我早就看不惯他们,都怪他们粥稠,咱们也不得不加米。”
“你明天带几个人,装作流民到他们那领粥,借机生事说他们粥里不干净,最好是闹出一宗人命,然后煽动流民闹事,砸了他的粥铺,敢跟咱们北通伯府抢功,活得不腻烦了。”
“嘿嘿,孙管事,主人是不是从王瑾大人那得到消息,朝廷要赈灾了?”
“也就这一两天了,主人下令让咱们暂时好好对待贱民,让这些贱民替主人扬名,等主人再度封侯,咱们人人有赏。”
这一夜萧索,这一夜多少人无眠,李欢也在此列,当一丝亮光钻进屋中时,李欢不再闭目养神,迅速的穿好衣衫,拿起案台上的长剑,来到院落中练一套基本功,站在木桩上舞剑。
听到院落中有动静,清风也从床上爬起来,到厨房中准备早饭。
当天地开始垂下阳光时,主仆二人坐在院中喝着稀粥,饭盒中摆着两张薄饼,还有一下叠切的精细的腌菜。
“明月不在,咱们这太冷清了。”清风捧着饭碗道,“我回头去刘府,看看刘不守的父亲离开了没有,还让他搬回来住。”
李欢不置可否:“清风,一会吃过饭后,你悄悄的到城外,看看外面的流民增加了没有,让咱们的粥棚多施一顿粥。”
“可是咱们的粮食也不多,若是多加一顿,恐怕撑不了多久。”
“若是我所料不错,最晚后天朝廷就要赈灾了。”
“公子,我不明白,为什么你施粥却不留名呢,咱们来京城不就是为了扬名吗?”
“咱们在京都根基太浅,这种好名声,会遭人忌恨的。”
蔡府,蔡升在大厅中走来走去,时不时的两手击打在一起,发出一声叹息,蔡小飒坐在椅子上看着蔡升,头随着蔡升的步子摇动,像是一只拨浪鼓。
“太爷,你到底在急什么?说出来,孙儿替你分忧。”
蔡升扭头看了蔡小飒一眼,先是摇头后是叹息,这个孙儿哪都好,就是没有脑子。
即使觉得蔡小飒没脑子,蔡升还是忍不住道:“我是在想,孙立才那老小子,为何突发善心,居然设粥棚救济贱民。”
“这是好事啊,恩师常教导我们,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
“臭小子,你说的这句是啥意思,爷爷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