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寻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教训,他觉得自己率领这么多兵马,如果绕道昆阳,去攻打宛城,到时候即便是打了胜仗,王莽也会埋怨他,废物,真他娘的废物,率领那么多兵马,打个昆阳还得绕道,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有的时候,昏庸、浅薄、无知,这些都是会传染的,尤其是高高在上的子。如果王莽这做皇帝的都能如此二笔,还派来了跟他一样二笔的王寻和王邑,那这四十二万大军还真就是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没什么可怕的。
严尤一听就急了,连忙义正言辞地劝道:“大司徒,此事万万不可啊!宛城现在十分危急,倘若我军在昆阳城下耽误太久时间,贼军一旦攻占了宛城,咱们就彻底陷入被动了!”
没想到,王寻听罢,却厉声喝道:“此事无需再议,传我将令,即日起攻打昆阳!”
严尤见状,只能深深地叹了口气。
……
另一方面,刘秀的十三骑杀出昆阳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快马加鞭,直奔定陵、郾城搬救兵。刘秀带着王霸、邓晨、马武等人去了定陵,贾复带着臧宫、李轶等人去了郾城。
刘秀快马加鞭,火速赶到定陵,对定陵的守将谢躬道:“谢将军,莽贼的大军包围了昆阳,现在昆阳告急,请火速派兵支援,刻不容缓!”
谢躬听罢,有些犹豫地道:“刘将军需要多少兵马?”
刘秀听罢,连忙道:“定陵一共有多少兵马?”
谢躬答道:“定陵尚有五千兵马。”
刘秀听罢,连忙道:“秀需要五千兵马。”
谢躬听罢,不禁眉头一皱,明显十分排斥地道:“这……刘将军,你把兵马都带走了,定陵怎么办?”
刘秀连忙答道:“莽贼的大军正在围攻昆阳,一时半会根本就打不到定陵来。”
谢躬听罢,连忙摇了摇头,接着道:“这……刘将军,眼下莽贼的数十万大军包围了昆阳,定陵这五千兵马即便是去了昆阳,也未必能解这昆阳之围,反而自投罗网,还不如大家把抢来的财物分了,四散逃命。再,咱们可以弃城南下,与攻打宛城的主力部队会合,也可以避开官军主力,到其它地方寻求发展,为什么一定要去昆阳送死呢?”
这个时候,谢躬的为难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他手下的将士们刚刚打下定陵没多久,获得了不少财物,而且很多饶老婆、孩子都在城里,他们当然更想守着老婆、孩子,还有那些财物好好过日子。
而昆阳城下现在聚集了王莽的数十万大军,去了兴许就是个死!
这种情况,换位思考一下,谁乐意躺这浑水?
刘秀顿了顿,义正言辞地对谢躬道:“谢将军,如果咱们能打败莽贼,将来所得到的财物要比现在多千万倍,甚至可以夺取下,青史留名,如果败给莽贼,连脑袋都保不住,还谈什么财物?!”
谢躬听罢,低下头沉思了好一会儿,如果那个时候有烟的话,估计谢躬会抽上整整一包烟。
纠结,万分的纠结!仿佛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迷茫了,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半晌,谢躬终于点零头,开口道:“刘将军言之有理,我这就去调兵,随你支援昆阳。”
刘秀的这句话很简短,但仿佛有魔力一般,一下子就动了谢躬,就像是一把让人敞开心扉的金钥匙。
实际上,刘秀很好地抓住了人性的特点,无非就是两点:趋利避害。
那么,现在就是和莽贼决战的时刻,打败莽贼,获得不计其数的财物,得下,青史留名,封侯拜将,这个诱惑力不大吗?
如果,被莽贼打败,咱们这些“逆贼”全都得掉脑袋,你死不死,怕不怕?
那么,还犹豫什么呢?干吧!
……
就在刘秀带着定陵的五千兵马杀奔昆阳的时候,贾复也带来了郾城的数千兵马,赶赴昆阳与刘秀会合。
当然,贾复在搬救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阻力,只不过,贾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直接,也比较暴力。
郾城的主将和谢躬一开始一个德行,拒不发兵,但是贾复没有刘秀那么好的耐心去劝,他直接拔出腰间佩剑,将那家伙的脑袋给砍了下来,然后拎着一颗血粼粼的人头,对这名主将的部下们道:“不想死的都跟我走!”
那气势,像是死神降临!
于是,贾复接管了郾城的数千兵马,他当即宣布,立即出发,杀奔昆阳!
有些时候,暴力也能解决一切问题!简单,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