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5、初战告捷(1 / 2)劲恭199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造反这条路一旦走出去,要么就是名垂青史,要么就是灰飞烟灭。而且,一旦竖起了造反的大旗,舂陵子弟就必须离开舂陵,主动寻找王莽的官军决战,并且在战斗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自己的声望,吸引各路英雄豪杰前来投奔。这样的话,革命的火种才能越烧越旺。

这支舂陵军是由男女老少混合的队伍,所有舂陵子弟都是拖家带口参战的,很多人都没打过仗,甚至缺乏最起码的军事训练。而官军却都是训练有素,披坚执锐,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正规军,双方在战斗力上没有任何可比性。

这样的一支舂陵军在建制上有利有弊,利处就是可以凝聚人心,一家子都在一个队伍里,人心齐,泰山移;弊处就是妇孺、老人、儿童需要保护,青壮年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战斗。

还有,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支舂陵军正是靠着“光复汉室”的口号在百姓中获取民心。而眼下民心思汉,王莽的朝廷早已人人唾骂,这一点非常重要。

起义之初,舂陵军的人员装备非常差劲,好多人没有铠甲、兵器,拿着农具、锄头、棍棒就参战了。刘秀作为舂陵军的领军人物,居然连一匹战马都没有,骑着一头黄牛当坐骑,被称为“骑牛将军”。连刘秀都是这样窘迫,其他人的装备可想而知。

就在舂陵军走出舂陵不到三十里的地方,意外发生了。

一支大约由两千人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这边开了过来,阵容齐整,不像是农民军,倒有点官军的意思。

刘縯见状,大惊,认为自己的舂陵军刚刚走出舂陵就要迎来第一场战斗,还是一场遭遇战,要小试牛刀?

刘縯赶忙列阵迎敌。

没想到,那领军的大将竟然是阴识!

刘秀见状,心中别提有多高兴,这不仅是喜悦,更是对信心上的极大鼓舞。原来,阴丽华真的能说动阴识!

刘秀在心里暗暗道了一个“谢”字,的确,如果没有阴丽华在一旁怂恿,阴识恐怕很难做出决断吧……

阴识跳下马来,走到刘縯面前作揖道:“阴识率领阴家门客前来投奔柱天都部,讨伐莽贼,光复汉室!”

刘縯见状,大喜,连忙走上前去,抓住阴识的双手哈哈大笑道:“次伯贤弟助我,我刘縯真是如虎添翼啊!”

如虎添翼,可不是客套话。阴识的这两千门客,在舂陵军中人数已然不少,而且还都是青壮年,装备还十分精良。

阴家有钱,是真有钱……这支两千人的队伍不仅个个披坚执锐,人员作战素质,装备配置堪比正规军,其中还不乏有能飞檐走壁,来无影,去无踪的能人异士,江湖豪侠,这可不是如虎添翼吗?

总之,阴识的入伙,让刘秀对起义的前景信心倍增。而这个时候,邓晨也在新野召集门客,聚众起兵,响应刘縯、刘秀兄弟,刘、邓、阴三家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大军继续前行,刘秀骑着黄牛,缓缓地跟在大军后边,中军,一杆大旗随风飘扬,大旗上的“刘”字十分醒目。

说起来,这面大旗还是借来的呢……

那是在刘秀起兵之前的几天,他来到一个小镇,在一家小店里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出门一看,小店门口的上空飘着一杆大旗,大旗上正是一个“刘”字。原来,这家小店的老板也姓刘。

刘秀当即灵机一动,舂陵军即将起兵,现在却连个像样的帅旗都没有,何不借来一用?

于是,刘秀向老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借旗一用。没想到,这小店老板也对王莽的暴虐统治深恶痛绝,一听说刘秀想要起兵反莽,光复汉室,立即将那面旗子取下来送给了刘秀。

后来,东汉建立,刘秀念念不忘小店老板的借旗之功,敕封小店为“赊旗店”,小镇称“赊店镇”,这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境内的赊店镇。

舂陵军出了舂陵,在长聚一带驻扎。这个时候,刘縯、刘秀兄弟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寻找盟军。而这个时候,正打算北上南阳的新市兵、平林兵也在寻找合作伙伴。

以王匡、王凤为首的新市兵和以陈牧、廖湛为首的平林兵在南阳南边离舂陵不远的地方与官军交手几次,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急于北上南阳,而在南阳一带根基很深的刘縯、刘秀兄弟自然成了很理想的合作伙伴。

于是,刘縯派出本族兄弟刘嘉作为谈判代表主动找王匡、陈牧等人谈判,商讨联合事宜。刘嘉前文介绍过,他是舂陵侯刘买的玄孙,自幼是个孤儿,与刘縯、刘秀兄弟一起长大,感情非常好。而且,刘嘉性情平和、温厚,知书达理,上过太学,通晓古今典籍,嘴皮子也利索,是个谈判的好人选。

结果,谈判非常顺利,王匡、陈牧等人盛情款待了刘嘉,双方当即表示,合兵一处,共同反莽。起义联军首战便是攻打长聚。

长聚虽然地方很小,但是地理位置关键,官军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很重要的军事据点,由新野县蔚亲自坐镇,指挥作战。

两军阵前,展开对垒,官军阵容齐整,披坚执锐,联军这边虽然武器装备差了些,阵容看上去五花门,但也是众志成城,气势高昂。

就在这时,官军中走出一名将军,看上去三十多岁,身穿暗黑色铠甲,头戴缨盔,身高尺,魁梧健壮,手持两条板斧,一幅凶狠暴力的感觉,他骑马出阵,厉声怒吼道:“逆贼!谁敢来受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