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逆境中求生存,顺境中快马加鞭求发展。
当然,又惹的明明阿姨眼泪鼻涕的,然后感慨声声,担心着小两口一出去,估计着会在外面定居了。甚至还想到,会不会生出的宝宝也成了澳洲籍的了。
反正是,担心、希望、祝福。
只是眼泪还没干,明明阿姨,又开始不停地织着手里的毛衣,给快半岁的孙子。
然后齐教授就会一边安慰,一边感叹,说他当年,生不逢时,抗战抗战,没能出国深造,遗憾遗憾。
然后又惹的阿姨一顿叨叨,你学的是汉语文学,国外有吗?!
看着阿姨赢了,齐教授又不服气,没留过学,旅游总行吧!存钱退休出国。
于是,齐教授开始他的存钱计划,那就是用他手中的笔,写书赚稿费。
只有阿公会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牵挂太多,由着去,年轻人会折腾,才有出息。
然后,女婿就会赞同,阿公说得对,思想先进,开明,又会说明明阿姨学着点父亲。
只有阿婆,始终不表态,谁说都有理。
倒不是阿婆是墙头草,而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然后,会很好玩的在沈可心这里说出由来。
仿佛石头里蹦出的外孙女是她的知音。
当然,此时像这些出国的热血青年,还被国人风趣的冠以一个经典不朽的名字,叫洋插队。
说起洋插队,又会在沈可心与伊玄瑞之间,发生一些小讨论,又会思想大魔移,讲讲西双版纳的知青,知青们的生活、情感、奋斗还有回城的故事。
这边的故事没讲完,又回过头正经八儿操心自己的事。
什么事?
沈可心的毕业论文。
她的选题早在半年前,就有了初期的构思,只是被伊玄瑞烟挫骨扬灰了鞭,然后,陀螺就躲在角落里呻吟。
彼时此时,陀螺开始光明正大的转了,转出一篇关于幼儿园各科综合施教的初步方案来。
因为沈可心有了两年半的教学经验,加上文笔本来就不错,竟在师范校刊发表。
此篇论文,来源于实际操作,可行性高。刘班刘博士一看,就问沈可心有没想过升本读研。
沈可心笑了笑,只是说这问题还没考虑过。
是啊!读研多难!
当沈可心把读研的事刚一出口,就被伊玄瑞封了嘴,强调既定方案不可违。
三年五载的,造人计划何年何月完成?!
而李明李园长,竟然用了这篇论文的精神,在医院幼儿园开展实施综合性教学活动,并邀请沈可心前往幼儿园辅导。
不过,再忙他们也会偶尔来个小浪漫,也会在东湖边,踱步赏景,感受着蓝天白云,红花绿叶,阳光微风,远山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