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新来的先生是一位童生,他还在为考取秀才奋斗,年纪约莫三十来岁,整之乎者也念道个没完。
这位先生本着书上有什么就教什么的态度来教书,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也是让学生自习,或是一起摇头晃脑,剩下的便是讲他参加一系列考试的心得感受。
而方九则极度厌烦这种状态,往日不再,但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但他想的却是全是那本杂记,以至于上课的时候他也神游外。
于是乎只要一下课,方九便跑出私塾,然后找个地方,再偷偷摸摸地看那本刘秀才送给他的杂记,等到日落黄昏才回家。
刚开始,杂记上的大多数的字方九都不认得,但他又不能拿着书去问先生,只好将字誊写下来,然后找机会询问先生。
先生先开始还夸他勤学好问,但方九问的次数多了,那先生就不乐意了,要么是追问他到底是哪里得来的字,怎么隔三差五就跑来问他,还一度怀疑方九是不是在耍他。要么就直接搪塞过去,让方九自己看着办。
方九在这位童生先生的面前受了阻,又被对方教育了一番,他的心思歪了,要赶紧纠正回来,不然就别读了。
其实方九还真想上一句:那就不读了。
当然,这也就是想想。
但这样的时光没有太久。
后来,那位先生再一次准备去参加考试,没待多久也离开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村里再也没来一位先生。
众人觉得可惜,而方家则是伤心,没了先生,那方九还如何考取秀才,甚至像刘秀才的那般超越秀才?
不过方九却觉得好,毕竟不是那位先生都如刘秀才那般,若是如那位童生一般,那还不如不要学来的好。
但方九同样遇到了巨大的难题,那便是,没了先生,可方九却有越来越多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
办法当然是有的。
方九对家人提到他想要一本可以识字的书。
书不论在哪里都是珍贵的,对方家这个乡村里的农家更是一笔不的费用。
但方家人都疼爱这个老幺,又觉得他还是怀有强烈的求知欲,反正一本书,能让他们家出一个识字的孩子也好,要是以后运气好,也能让方九在镇上找个差事。
于是,在不久之后的一,方九得到了他所期待的那本识字的书。
方九还是很感激自己的家人,自从那位童生离开后,方九便自觉地帮着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家人对他不能继续上学感到惋惜,又瞧他的身板不壮实,但他态度坚决,便给他一些较轻的事做。
这样方九便能轻易地寻到时间,然后再看那本杂记,同时查找,学习那些遇到的陌生字。
时间就如那野地里的杂草,慢慢滋长。
方九对这奇异的书籍感兴趣地过了头,以至于他又偷偷摸摸地干出另一件事。
记得那快要接近晚上的时候,方九才从草堆里爬出来,拍拍身上的草屑,再将书藏进衣里,才匆匆往家赶。
对于他的晚归,方家人都习以如常了,见他回来便熟练地添上一大碗饭,放在他的面前。
乡里的夜长,睡得也早,不过吃饭后一个时辰便上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