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激动了,可更为吃惊的还在后头,只见李之弘又是迅速压入了一颗子弹,又是一次射击,然后紧接着又是一次射击,弹无虚发,疾风骤雨般毫不停歇。
在朱标睁大的眼睛中,李之弘极为敏捷迅速地在一分钟之内连发了二十发子弹,巨大的声响以及枪口冒出的白色硝烟将两个人团团包围住了。李之弘放下了步枪,微笑着对朱标道:
“殿下,如何?”
朱标已经激动道难以自抑了。他猛然握住李之弘的手,盯着他的眼睛道:
“本宫要问你三个问题。能否量产?造速如何?造价几何?”
李之弘沉声道:
“殿下,可以量产。生产速度嘛,如果能够按照下官的要求,只要钱和原料到位了,一年生产出二十万支步枪是没有问题的,但下官要先把生产流水线弄出来。至于这造价嘛,如果是综合考虑了前期投入以及后续的人工、材料、损耗等因素,最终应该可以把成本压到20贯以内。如果还要加上子弹的话,按照一杆步枪的一个弹药基数为200发的话,那么成本应该在30贯以内。”
朱标眼睛都红了,他很是鲜见的抛去了原来的温文儒雅,取而代之的是疯狂和狂热。“30贯以内,那就按照30贯好了,那么一年耗费就是六百万贯!全部列装,加上这中间的费用,那么我大明完全出得起!彻底扫除北元,平复辽东,靖海边疆,六百万贯,只要花岁入的三分之一,完全可以打出一个盛世大明!”
“殿下稍安,下官的是理想状态下的费用。”李之弘冷静道,“前期投入很大,而且这流水线很难做,主要是靠蒸汽机带动,可现在这蒸汽机才刚刚进入调试状态,如果算上研制流水线等所有投入,那么这耗费就大了。这还不算培训工人运输原料等耗费,最终计算来看,要达到列装二十万军队的程度,可能耗费要超过二千万贯。”
朱标冷静了下来,他一贯的冷静谦和怎么在这个火枪面前就全部丧失了呢?真是不应该。可这个步枪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作为太子,朱标很是清楚如此耗费巨资用于军事是一种穷兵黩武的表现,这对国家的危害非常明显,汉武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几十年的对匈奴战争将文景之治以来的所有积蓄全部耗光。仁君治下,还得爱惜民力,休养生息,励精图治才有下盛世。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以粮草来,汉武帝时期,输送粮草的耗费达到了惊饶十五比一,也就是路途损耗十五车粮食,然后输送到陇西前线一车粮食。可是在李之弘这里却不必如此,他搞出了炒面布袋,还有水泥路,如此一来,耗费将大大降低,而且修建水泥路的费用还可以在后续通过收取使用费等方式收回来,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这一点,李之弘昨就已经和他过了。
至于钱财,李之弘还可以通过实现工业化,扩大生产的方式,让钱财流通起来,转化为巨大的商品,让人人手里都有闲钱,有余力扩大消费,从而引起更大的资本积累。而朱标忧心忡忡大明宝钞币值不稳的问题,也被李之弘通过设立国家货币准备金的方式给讲的明明白白的。虽然大明缺少金银,可李之弘又了,只要打下辽东,攻灭北元,占据那里的土地,他就能够找到很多金银矿,足够大明建立起完备的货币制度。
作为大明未来的统治者,朱标宽仁温厚,与朱元璋在诸多治国理念上面都有较大的矛盾,所以他死于对朱元璋的恐惧这个法也是颇有市场。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于政权的稳固和国土的守护方面,态度一致,相当坚决,如果,能够用几百万贯打服周边诸国,换来大明内在的和平安稳发展环境,这个钱,朱标是极为赞成的。
所以,虽然在汉武帝那里是穷兵黩武,在李之弘这里看起来好像也是这样,但经过了一番解释和推演,朱标发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也许通过他,还真的能够找到让江山万年的方法!这个人没有问题,已经试探过了,回去也好给父皇交差。而他和自己的所有的知识道理也让他思索了起来,是否能够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呢?
毕竟他所描绘的景象实在是太过于让人憧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