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绵绵,清水河面暴涨,似乎就要泛滥淹没农田。好在李之弘未雨绸缪,提前用最新的水泥和石块修筑了河堤,巩固了清水河上的桥梁,是以李家庄没有受到多少波及。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淮水岸边。
一个月前,李之弘就主动与县里的师爷费长青联系,愿意捐助县里在最危险的二十里河段巩固并修建淮水大堤,以防不测。县令叶昌云正为此事发愁呢,听闻李家义举,欣喜若狂,连忙召见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听完李之弘的方案,他还有些存疑,虽然这水泥已经在工部备过案了,可到底效果如何还是得两说。直到李之弘给他在清水河做了个实验才相信。
是以今年淮水虽然暴涨,但淮水大堤坚若磐石,往常那样冲毁农田,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间惨剧再也没有发生。叶昌云大喜,连忙向上级汇报,凤阳府其他州县也有受水患波及,听闻此事,纷纷遣人前来询问,镇江府、松江府、苏州府等地的富商也动身前往下蔡县,希望购得此种神物,再加上之前畅销的玻璃杯、镜子、香水、肥皂等物产生的效应,李府的门房李义这些天经常要应对络绎不绝前来拜访的富商巨贾,如果不是李如斌不让,他收受的门子钱足足能到上千贯。
这天一大早,空气清新,昨夜下的小雨把尘土都浸湿在地上,却把泥土的芬芳扬了出来。随着早上温度的升高,李家四周也产生了一些雾气,却很快随着阳光照射而消散。李义打着哈欠开了自家的大门,听着远处家丁连训练的声音,苦笑一声:这帮牲口可真能练,还有自己的弟弟李毛,在什么特种排,那训练量更大,天天在泥地上爬来滚去,也不知道受伤没有,真叫人操心。
他伸了个懒腰,打算扫一扫门前的青石板和刚刚修建好的水泥路。这水泥路可真是神奇,足够硬,可行马车,还没有泥水那样讨厌,而且短短一天,就修了三里多长,比起用青石板更方便,也更便宜。这些天来往的客商就踩着这水泥路来来回回,多少大客商眼睛都红了,嚷嚷着非要买,还要往里面闯,直接被看家的家丁赶走了事。真是不知好歹,你们可是在李家门前啊,不知道尊重一点啊?
李义正在腹诽着,忽然发现自家院墙外的墙角处好像靠着一个人。他有些好奇,急忙上前,发现是一个老翁,须发皆白,还在不停的咳嗽,身上也都湿了,看来是昨日想避雨,就靠在了自家墙角,但还是被淋湿了,就这么呆了一夜。
李义急忙叫人,把这个老翁抬进了门房,一边派人报告老爷,一边给他喝热水,还喂了点稀粥。这个老翁剧烈咳嗽了起来,好像被呛着了。李义耐心道:
“老丈,慢点别噎着了。”
老翁道谢,可他还在剧烈的咳嗽,脸都涨红了,似乎马上就要憋死了。李义大惊,连忙在其后背狠拍,这一做法倒也有些效果,不一会儿,老翁就恢复了平静。他向着李义道谢:
“小伙子,谢谢你了啊。唉,人老了就不中用咯。”
李义颇为同情,这么大岁数了出来,说不定是因为水患而逃难的,还独自一个人,可能妻儿都失散甚至是死了,唉,真是可怜啊。他安慰道:“老丈,您就放心在这里休息,我家老爷一向仁义,不会把你赶出去的,如果您愿意,我会跟老爷求个情,让您在我们这里打个工,也算有个活计。总之在李家庄,您是不会有事的,放心吧。”
老翁连连道谢,正在此时,李如斌走了进来,看见了老翁,上下打量了一眼,微微一笑,打着招呼叫李义等人出去。关上门后,脸色一变,厉声问道:
“汝乃何人?为何闯我庄园?”
老翁像是没有听见他说话一样,还在慢悠悠的喝粥,“呼噜呼噜”喝着极为痛快。李如斌退至门前,手伸向腰间,那里放着一把匕首,是自己的儿子专门打造的神兵利器,削铁如泥。
老翁仍然慢条斯理的喝粥,边喝边点头,似乎感觉这粥味道不错。喝完之后,碗顺手一放,哈哈一笑:“李保长,您家里的伙食真是不错啊,就连门房喝的都能赶得上江南的富户了。”
李如斌眼里闪出一道精光:“还请老丈自报家门师承,否则便休怪晚辈不客气了!”
老翁哈哈一笑:“师承?什么师承?莫非李保长以为,我这个弱不禁风的老翁还会什么武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