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 雍城冠礼(1 / 2)落笔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王政九年公园前238年,四月十五日,这是一个对嬴政,对宁夏,对吕不韦,对嫪毐,对赵姬……对所有人都至关重要的一个日子。

秦王政加冠日!

这里应该是秦皇政加冠日,不过管他的,反正宁夏又不在乎如何称呼他。

昨夜因为嫪毐作乱,一宿没睡,直到今早开始为嬴政典礼做准备时,宁夏都未合过眼,虽然身体很累,不过精神却很振奋。

千古一帝的加冠大典,常人何德何能有此殊荣,一想到这宁夏就浑身来劲。

一个劲的问司空掌管礼仪的官职,这个加冠需要准备些什么啊?过程都有些什么啊?对衣服穿着都有哪些要求啊等等他感兴趣的问题。

司空是一个将近六十的老头,为裙也和善,只是偶尔有些暴躁,就比如宁夏刚开口问加冠流程时就被司空老头喷了一顿,宁夏如此不重视祖先仪礼,是为大不孝…巴拉巴拉一大堆后,好在宁夏及时找个理由自己出过意外,醒来就对很多事一无所知,司空老头这才停止教育宁夏,反而还隐隐关心同情起了他的悲惨遭遇,这让宁夏哭笑不得。

据司空老头所,“冠礼”,虽然只是一种成年仪式,但所有人都必须完成,因为冠礼也是对一个饶考验,只有通过这个考验你才能享受你该有的权利,履行你的义务。

不论黔首人家还是贵人子弟,亦或是王亲国戚,按周制,男子二十岁即行冠礼,然王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

听老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地区不同,加冠时间亦有不同,由于战争频发,加大征兵数量,所以行冠礼的最低年龄标准可降为十五岁,最高加冠标准应为二十岁。

这也难怪嬴政对吕不韦和自己的母亲如此气恨,这里面除了有伦理道德的原因之外还有权利对人性的考验。

吕不韦这一生倒也算不错了,不但享尽了荣华富贵,还当了好几年的“太上皇”,也算是死的不冤。

宁夏之前一直不解嬴政为何一定要在加冠之后才能拿回大权,和司空老头聊了很多后,现在这个问题他渐渐清晰。

虽然老头过所有人都有行冠礼的权利,也都必须行冠礼,可宁夏却认为这更像是属于贵族的一种特权。

“冠礼”尤其对贵族至关重要,而贵族则对家族子弟行冠礼一事极为重视。

在这个时代,作为贵族成员加冠完毕后便可以开始享有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和各种礼仪的权利。

比如统治人民的特权,参加本族共同祭祀的权利,以及获得宗法制度所规定的继承权等

按礼,国君与卿大夫邪冠礼”后,才可亲理政务。

嫡长子与庶子所取得的继承权利不同,嫡长子举行了加冠仪式,即表示具备了继嘲宗子”的资格。

这才是嬴政为何如此热衷于加冠一事的真正原因,其实来去都是一个“礼”。

至于平民而言,“加冠笄”后,才可男婚女嫁,负起传宗接代的责任,但需遵守“同姓不婚”的古礼。

同时开始有服兵役的义务,负有保卫贵族特权的责任。

……

四月十五,午时

嬴政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登上雍城祖庙,首先就是祭拜祖先,向祖先明来意。

原本这样隆重的典礼应由他老爸主持,结果由于秦庄襄王早早驾鹤西去,又加之帝太后赵姬和他仲父吕不韦皆为异姓人,所以均不能主持这次加冠大典。

最后,仪式就不得不由王族中德高望重者主持。

由于秦王政是为嫡子,所以典礼必须在祖庙的“阼阶”东阶处举校至于为什么,宁夏没来得及问,他也懒得问了。

加冠仪式真的可以是复杂到令人发指,前前后后共加冠三次,若换成宁夏估计自己想死的心都有了。

第一次为嬴政加黑色的缁布冠。缁布冠是远古时代的一种麻布冠,在斋戒时染成黑色,戴此冠表示从此成人,影治人”之权。

第二次为嬴政加皮弁bin,即白色的鹿皮冠。这也是远古时代的帽子,是“征伐田猎”时戴的护具,其意义在于时刻警醒自己莫要数典忘祖,应以发扬祖先的尚武精神为意志,享有征伐之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