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自己先花上一些时间去了解这些人的品性和对国家的忠诚度吧?
这肯定不行。
“我已经向上级提交了申请,应该过几天就会下来。”听得出来,对方的声音有些兴奋,似乎接到了一项特大的任务一样。
啧啧!看看人家这速度?
还有这自信,简直都不带犹豫的。
他一定相信自己会同意?
还是说他对自己了解?
其实都不是。
这是对技术的自信。
1号工作室就需要这样的人。
“那行,我等你的好消息。”
挂了电话后,贾大方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他对这个张亮充满好奇。
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听对方的声音应该有四十来岁,这样的年纪肯定有了家庭,有父母和子女要养,这都是负担,他居然在面临中年危机的情况下,居然还能保持这么好的冒险精神着实不容易。
……
经过一周的培训,贾大方对王信也有了最直观的了解,王信接受能力超强,学识渊博,知识面广,虽然有些不善于言谈,甚至还有些腼腆,但每次对问题的概括都能做到精准、精细、全面。
而且他还拥有“110”点峰值的智慧。
就这一周的培训,贾大方心里就明白,此人完全堪此重任。
这不由得让他将担忧也放在了肚子里。
毕竟王信算是第3号员工,不用遣返了。
员工入职培训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入职考核。
培训手册上涉及到的知识点虽然只是一些通信基础,但恰恰这些基础是有灵魂的。
科研的起初就像是给了你一个初始的灵魂,让你将其塑身和将其教育成人是一个道理。
这样恰恰就是科研的目地。
科研并不是要去推翻已经存在的真理,而是要去让其进化,获得更多的真理。
如果不能为这个初始的灵魂创造出一具完美的躯壳或者将其培养成才,这样的科研是不会成功的,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贾大方所期望的就是工作室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具备独自研究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团队的协同能力。
毕竟,在科研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要随时能转变角色,适应新生的环境。
显然,王信是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