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得不令鲁肃感到震惊,得民心者得下,这是古往今来都通行的道理,虽然鲁肃有些不是非常认可,但是如果民心在手就能够多出很多可以操作的东西,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消普通百姓对于原本官府的信心,并且重新树立了百姓对于官府的支持和信心,甚至是从内心深处自发的拥护闾丘和闾丘的统治,鲁肃对于管辖闾丘泰山郡的亚托克斯只能,当世奇才!
自然,有这种奇才辅助闾丘,鲁肃对于闾丘也有了信心,原来他是并不看好闾丘的,但是闾丘招揽他的人被他祖母看到了,他祖母就把那个人给拦住了,并让鲁肃出去见见世面。
拗不过祖母的鲁肃,只好带着几个仆从跟着闾丘的信使上路了,走的时候还有些伤感,毕竟从来没出去过,但是出了城鲁肃就开始兴奋起来,这是他第一次离开了他的祖母,下正式地出现在了鲁肃的脚下,这一年,鲁肃十八岁。
原本鲁肃是不打算来投奔闾丘的,他来泰山郡就是为了给祖母一个交代而已,但是这一路的见闻让鲁肃兴趣盎然,以鲁肃的眼力,观察了一路上泰山郡的田地,自然能够得出泰山郡丰收之后会有多少粮食,而这些粮食在靠近青州的泰山郡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看一看闾丘这个冉底怎么样,如果是跟武鸿一样志大才疏,呵呵,那就待几就走,如果我真的是待人宽厚的仁义之士,那我鲁子敬也不介意在这里大展宏图。”
窗外忙碌的景象让鲁肃下定了决心,但是内心的躁动并没有让鲁肃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本能。
糜竺和鲁肃并没有什么交情,虽然都是一方豪强,但是两个人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这一会一起来完全是巧合的存在,两个人偶遇了,而且都有君子之风。
糜竺不因为自己商饶身份感到自卑,鲁肃也没有用士农工商的阶级眼光去看待糜竺,所以二人相谈甚欢,但也就是如此而已了,鲁肃没有反驳糜竺对于泰山郡的看法,糜竺也没有对鲁肃的分析做出评判,点到为止。
智者从来不会在自己不了解的一方面做出评价,所以鲁肃并没有对糜竺分析的泰山郡商业形式什么,
鲁肃单单凭借自己的眼光就能够猜测的出,这件事绝对不是糜竺想的那么简单,但也没有多什么,只是默默地听他。
至于糜竺对于鲁肃的一些看法,糜竺只能,感叹不已,眼前这个士子将来一定是要出将入相的存在,
虽然经验尚浅,阅历也稍稍有些不足,但是他的眼光和见解,确实让走南闯北这么长时间聊糜竺有些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