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午后,刘玘让木匠加工的几个风箱被人急着送了过来。
其中有一个六尺多长、两尺宽高的大风箱,那是用来向矿洞里供风,另外还有两个厨房用的小风箱。
众人自然没见过风箱,都围拢过来看新奇:
“咦?风箱?刘郎,这是如何使用的?”
“看着好像也不甚复杂,就是模样有些奇怪!”
“刘郎,小人能否先试试?”
“……”
不等刘玘介绍,李尚抢先给众人介绍起来:“诸位,这风箱当然是供风的,他用途可大呢!首先他可用在厨房,完全取代以前的橐tuo,皮囊,不但好用十倍,供风量也要大上几倍,来,我给大家做示范……”
他曾经和刘玘一同给木匠做介绍,自然已知这风箱的功用,并已把先前刘玘给木匠说的基本记下,讲起来头头是道。
刘玘一看,如此正好,倒省得自己浪费口舌了。
风箱的用途自然不可估量,在农村厨房,他至少可提高好几成的效率,大大节约做饭的时间,还可节省柴火;
另外在炼钢炼铁时,用处更是大得惊人,因为橐风量不够,而且速度很慢,远不如风箱好用。
听完李尚的介绍,众人大喜,吴里魁首先说道:“刘郎,我先拿一风箱试用,对了,多少钱一个?”
刘玘微微一笑:“提钱作甚?根本不值几钱,此风箱我送与吴里魁,另外两小风箱分别送给魏三老、王乡长,也希望能够尽快在全县全乡推广,以利百姓!”
众人一听,急忙欣喜谢过。
“刘郎放心,如风箱的确好用,鄙人马上召集各里魁聚议,着力推广之,来,我亲自试试!”王堂道。
众人在此大致了解了这风箱原理之后,都感叹它的精巧设计,随后便一起来吴里正家厨房实地查看风箱的使用效果。
吴里魁家的厨房很有些昏暗,墙壁漆黑,柴草遍地,有些凌乱,与后世很多乡村老式厨房相差无几。
灶整体的形状和后世火灶相差不大,它同样有两个火眼,家中人多的还有三个火眼,不过要矮上几寸。
另外,火眼都很小,它用来烧陶釜足够,铁锅什么的肯定没有,火眼没必要做那么大。
不过灶里面的结构和后世相比相差就很大,因为它大多没有炉桥,多少会影响柴薪燃烧效率。
这是因为钢铁很贵,普通人不可能用来做炉桥,陶制炉桥又不那么好用,而且还容易损坏,当然更可能是还没有使用炉桥的习惯。
吴里魁取下了破烂不堪的橐,然后把风箱套在那竹筒子上,缠紧之后,就开始推拉风箱。
风箱是硬物推拉,非常便于着力,漏风小,供风效率高;橐很软,不便于着力,供风效率也低得多,所以只试了几下,吴里魁就大声赞誉道:
“嗯,此风箱的确便捷许多,非常精巧的发明,小人多谢刘郎了!”
其他的几人也都上去试了试,跟着纷纷出言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