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国宴(1 / 2)初等变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子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一定可以登上王座?

他还能登上王座?

这是他51岁生日之前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

如果他真的可以登上王座,那么二十年前他就不会被废掉太子之位。

如果天意真的在他,帝辛就不会成为当今的天子。

他对比干是极为敬重和信任的。

可是,现如今,即使他的比干叔叔这么说,他也很难再相信了。

他经历了太多的失败。

他经历了太多的挫折。

他还能相信什么呢?

面对比干的话语,子启甚至连叹气也不想叹气。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看明白了,他不是帝辛的对手。

看看帝辛任用的那些人。

子启自感不如。

他甚至都不能看到那些人的出奇之处。

也只有在那些人大放异彩之后,他才猛然发现,帝辛的眼光是那么毒辣。

比如虞典。

子启是从来没有重视这个待在御书房的老头的。

他认为,一个小小的太史,一定没啥能耐。

要不然,父王怎么会不重用虞典呢?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个不被他看好的虞典,竟然在天下诸侯面前,发表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演讲!

这一讲,直接把他子启震下了太子之位,直接把他子启提出了殷商接班人的序列!

实在是太可怕了!

那个御书房的老头子,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

时至今日,子启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即使亲眼见证了虞典的演讲,子启也很难相信。

他不相信虞典的本事吗?

不,是他不愿意相信罢了。

帝辛坐上王座之后,立即邀请虞典出任殷商执政官!

昔日御书房的老头,摇身一变,成了殷商的而执政官!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起初,子启并不看好帝辛对虞典的任命。

他认为,虞典在垂暮之年当上殷商执政官,并不是好事。

这更多的,是帝辛在报答虞典。

于是,他也因此瞧不起帝辛。

报恩的方式有很多种。把邦国大事当作儿戏,帝辛,太不稳重了。

然而,结果却让子启大跌眼镜。

虞典虽然年迈,但却精力旺盛。

这个御书房的老头子,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耗在了天子办公室。

实在是太拼了。

如果仅仅只有这份工作的热忱,倒也不算太厉害。

对工作又热情,很多人都能做到。

但是,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就不是很多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而虞典,恰恰就是能出色完成工作的少数人。

虞典虽然在六十岁当政,但却展现出了巅峰的工作能力。

有那么一些时候,子启怀疑虞典只有三十岁。

那股精神头,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更可怕的是,虞典的智慧太过强大。

他为殷商制定了一个充满冒险精神的进攻计划!

是叫时间差什么的。

子启记不太清了。

但他却清楚地记得,帝辛采纳了这个计划之后,大商就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道路。

鬼侯、鄂侯,相继倒在这个计划之中。

谁也没有想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能创造出这么厉害的战略!

一个老年人,不应该是保守的、谨慎的吗?

怎么会想出这么冒险的策略?

实在是匪夷所思!

子启怎么也想不明白,虞典究竟是怎么想的。

实际上,他永远也想不明白。

因为,他根本不了解虞典。

虞典虽然年过花甲,但他内心的斗志还是年轻时的斗志。

他的抱负,始终都在,就等着一朝爆发。

帝辛,点燃了虞典的斗志,让虞典得以实现多年来的战略。

虞典的很多战略,都不是一朝一夕制定出来的。

这位殷商的执政官,几乎每一个战略,都经过了至少十年的思考和推演。

那是真正的深思熟虑。

御书房,是一个冷门单位。

御书房的太史,是一个冷门职业。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很难耐得住御书房的孤独和寂寞。

虞典也是一样。

但他适应了这种孤独。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虞典仔细研究邦国历史、世界历史,思考殷商的未来。

他总结殷商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且做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提交给当时的殷商天王帝乙。

但很可惜,那些解决方案并未得到帝乙的重视。

不过,虞典没有灰心。

他一直在坚持,坚持寻找殷商的最佳解决方案。

他坚持,每年都给天子提供一个建议。

不论是不是能被采纳,他都要这样做。

虽然他仅仅是一个太史,但却是殷商的子民。

身为一个殷商人,就要为殷商考虑。

虞典,是把整个殷商背起来的男人。

他曾告诉虞名:“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是一个殷商人。你身上流淌的,是殷商的血。”

虞名记住了。

即使他在朝歌街头卖烤肉,即使他生活拮据,他也记着父亲的话,他是一个殷商人。

如今,虞名,也成为了殷商的栋梁,成为了帝辛重要的智囊。

这都是子启所看不明白的。

他怎么也想不到,区区一个太史,竟会成为殷商这么重要的人!

虞典一家,可谓是成了殷商最高的贵族。

没有谁能像虞典那样与天子同桌吃饭。如果有,那只能是飞廉一家。

虞典,是帝辛的老师。

天子的老师!

这等荣誉,没有谁能比得上。

虞典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都在子启的意料之外。

不过,相比于虞典,子启更后悔的是子仲。

他的这个弟弟,居然有那么大的才能!

可是,他这个当哥哥的,居然都没有发现!

他把子仲拉进叔侄系,却没有真正注意过子仲的才干。

他所倚重的,就只有他的比干叔叔。

看到子仲在孟津的赫赫战功,子启心里百感交集。

上天不是没有给他机会。子仲在叔侄系待了多年,却没有被发掘出一点才能。

在子仲被帝辛派到孟津之前,所有人,包括子启在内,都以为子仲是一个不学无术、只爱赛车的纨绔子弟。

然而,事实证明,大家都错了。

子仲,远比一般人优秀!

他是殷商二哥,他成为了殷商二哥!

殷商二哥。

子启不止一次地回味这个称号。

现在,应该叫殷商二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