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系,难道还不够强?
两位先王的弟弟,两个先王的儿子。
这等阵容,绝对称得上豪华。
更重要的是,他们团结一心,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可为什么就失败了呢?
本来,他们已经成功了。
然而,仅仅是短暂的犹豫,先王就改变了决定。
受德,真的有那么好?
现在看来,是的。
帝辛,真的比子启强。
不过,这一点,他比干也早就知道。
但他赌在了子启是三兄弟的老大,这个身份上。
事实证明,他赌错了。
他们四个加起来,都比不过帝辛。
帝辛,是真厉害!
那个毫不引人注意的太史,竟会爆发那么大的能量!
现在看到,帝辛的羽翼确实比他比干想象得要硬。
谁能想到,短短几年间,帝辛就干掉了天下最厉害的三路诸侯呢?
先把九侯碾压,再把鄂侯驱逐,然后把姬昌下狱。
这样的事情,每一件都令人震惊。
至少,在先王帝乙时代,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帝辛,真的不一样!
他敢想,还敢干!
太强了。
这样的事情,子启做不来,他比干,也做不来。
如果要形成大商今天的荣光,就只有帝辛才可以。
在这一点上,比干,是服气的。
他实在是低估了帝辛这个侄儿。
真是太不应该了。
想他比干自诩大商第一能臣,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在羑里监狱蹉跎年华,可悲。
如果当年没有那场意外,那么当今殷商天子就是子启,而他比干就是执政官。
然而,比干忘记了。
如果没有帝辛,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商。
而且,姬昌会不会反,造反之后会不会被大商镇压,也会成为未知之数。
毕竟,在外部战略方面,比干存在短板。
如果是他和子启掌握的大商,能镇压姬昌的叛乱吗?
这个问题,是比干不能深入思考的。
因为,在这十年的交流中,比干发现,他并不比姬昌强太多,或者说,他们旗鼓相当。
那就是说,如果姬昌在他比干和子启的大商时代造反,那么胜败会是五五开。
这看起来,平分秋色。
但实际上却相当可怕。
要知道,大商是天下第一邦国,头号强国。
岐周虽然位列世界第二,但完全不能与大商相提并论。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姬昌都能与比干战成平局,那么比干就败了。
唉,现在说这些,也仅仅是纸上谈兵了。
真遇到那种情况,他不知道子仲会不会像今天这样爆发。
对,子仲!
比干对这位毫无存在感的侄儿有了全新的认识。
当年,叔侄系如日中天的时候,子仲是完全的透明人,没有反驳,没有意见,甚至还生气都很少,整天挂着面瘫的笑容。
现在来看,他们低估了子仲。
比干有些懊悔。
如果当年能发掘出子仲的潜力,或许叔侄系还能反败为胜。
可惜,没有如果了。
即使有,比干也会继续忽视子仲。
因为,比干对自己实在是太有信心了。
甚至连叔侄系的头牌子启都很难置喙。
比干突然意识到,是他太过于表现了吗?
是他挤压了叔侄系其他成员的施展空间吗?
如今,比干发现,叔侄系里的任何一人都比不上帝辛,但如果联合起来,发挥每一个人的最大作用,应该还是可以和帝辛拼一拼的。
可惜,他明白得太晚了。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重来。
它总是步履匆匆,不给人以喘息之机。
比干始终在反思,他为什么会输给帝辛。
他想了无数种理由,却都不满意。
不得不承认,帝辛太有本事了。
帝辛竟然拆解了叔侄系。
比干和箕子被关进羑里监狱。
子启和子仲却被隔离在外面。
子仲被帝辛委以重任,居然就唤醒了子仲体内的力量。
毫无存在感的子仲,竟然挡住了不败战神姬昌,简直不可思议!
虽然最后是飞廉和子仲联手打败了姬昌,但不得不说,子仲的能力出类拔萃。
然而,子仲的才能没有被比干发现。
这一点,比干不如帝辛。
如果说子仲被帝辛拉拢成功还可以接受,那么子启的情况又算怎么回事?
子启,可是名义上的叔侄系头目!
是帝辛的正面之敌。
可现在,子启也接受了帝辛的任命,出任殷商荣誉大使。
这就更让比干震惊。
帝辛的能力,实在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这些年,比干不能自由活动,看着姬昌写书,他自己也思考了许多。
他对这个世界看得愈发清晰,却产生了更多疑问。
他的人生,似乎总是差一点,差一点。
就差那么一点,大商就是他和子启的。
就差那么一点,帝辛的王座就会被掀翻。
难道是气运不济吗?
唉。
他不止一次地和姬昌讨论过天下风云人物。
姬昌的见解很犀利。
但很多时候,比干在心里暗道:“姬昌也不过如此。”
非常明显地,姬昌对他的两个儿子都不能正确看待。
比干能够理解,姬考是真性情。
姬考是真的在为姬昌的处境担忧,而且在积极营救姬昌。
可姬昌呢?
却嫌姬考丢人。
这个姬昌,真是太不知好歹了。
姬发倒是没有来过,理由很冠冕堂皇:他认为他们一家都出现在监狱不吉利。
而姬昌,竟也信这样的鬼话!
真是老糊涂了!
比干思绪万千,他和姬昌讨论着易经,不知不觉睡着了。